图文:家传粽子
文章来源: piao112007-06-22 13:39:11


  粽子节端午过去了!每逢端午吃粽子,只是一个美好的沉重的当然也是一个不老的传说。现代人估计再也不会为了这个传说能够继续的美好而在这一天去包粽子吃粽子!所谓的端午吃粽子大概也就是一个虚拟的“传宗接代”了。我就是一个典范!

  前些天我也曾为了这个美丽的传说而去专门买粽叶,想跟以前一样的在这个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美好传说的节日应一个景,还有我家爷爷的冥辰之际,包几个大小都喜欢吃的粽子也算为爷爷做个“祭奠”,遗憾的是没有能够买到粽叶,只能作罢。

  昨天,我再去中国商店转转,看到了久违了的粽子叶,随即买了三捆回家,还买了一小包一公斤的糯米;原本也就想包几个解解馋,毕竟这个不容易消化的粽子不是能给孩子们当得一日三餐,加之包这个粽子是要花一点功夫和时间的,而这些功夫和时间对我来说都是我所不能富裕的。谁知道将米放入瓷盆里加佐料时一看,怎么就落在盆底一点点的呢?想一想又加进去看看估计也不止糯米那斤两的泰国香米混合着;可包着包着看看又不够了,又加进去香米,最后神经兮兮的包了一上午还又包了大约有6710个,没有昏死算命大,既然没有“背过去”,那么就坐下来写写我们老家这个蛮有特色的粽子的包法以及讲究。

  看了很多的有关粽子的包法,大致都是将粽子叶和米提前浸泡或浸泡过夜,可我们老家粽子包裹方法,是很“忌讳”这样的隔夜浸泡糯米的,因为糯米一经水泡会发涨包扎后不能紧张,手感口感都不是老家“传统”的那样子的“有嚼头”的讲究。其中最大差别的2大讲究在:包粽子的叶子一定要经过水现煮过的!米一定是现泡现包的(不断的包不断的泡)!

  大约在我小三子这样大一点的时候,我就跟在老太太后面学着包粽子了。那个时候我老太太那一手的包粽子的绝活,在方圆的名气是如雷贯耳的。大凡这个节日,就近的关系好的都会跟我老太太来套近乎带着米叶等,请我老太太帮他们包几个以“供祖宗”用!为的就是一个是漂亮。

  我老太太包的什么粽子这么的受欢迎呢?就是一如传统的极其有名气还极其难包的像样子的“三寸金莲”式的小脚粽!而我老太太包的这样的粽子,讲究不仅在外观,还在内里。外观漂亮不说,绝了的是不用包扎线或绳子(过去传统的用竹tao,这个“tao”字不会写,就是竹杆上剥落下来的外皮叶),更绝了的是,随你怎么拿捏都不会松散。真的很有讲究。用文字很难说得明白,这样说个大概估计你们能明白我说的意思。而内里的讲究在“结结实实”!哪怕还是半成品没有下锅之前,你用手拿捏一下也没有酥松的感觉!老家人好的是一口“有嚼头”的粽子,而这个有嚼头讲究在包扎灌米的过程中。大多数人这一关很难把握。

  既然老太太的绝招受“重视”,那学的人一准的多是不是?是!我就是其中之一。在那些大姑娘小媳妇堆里很稀罕的。

  过去大米金贵哪怕在产米的乡下,这样的包粽子是不会随便的让孩子来玩戏浪费的,所以每逢包粽子,老太太身边除了我这个“尾巴”基本没有孩子的。久而久之,看多了就动手,老太太看看包的满象样子,就刻意的教我包粽子的要领了。例如我老太太这种包法任你怎么移换手脚,那个左手是不能一刻离开包粽子的叶子和已经装好米的“叶筒”的,如果要扎绳子等都是右手动作,左手的5根指头是紧紧把握着粽子主体的。得到老太太的“真传”,我家的一手包粽子的绝活便在我这里“继承”了下来。跟你们干脆吹吹吧:我奶奶、我妈妈都得到过老太太的真传,可就是没有一个包过老太太满意的哪怕就一只状如小巧三寸金莲的“小脚粽”!而我包的都是老太太免检的。牛吧?!

  牛归牛,可再巧的媳妇难做无米之炊阿!这不,今天包的这个粽子,因为没有竹tao或不用绳子得靠穿针接穿粽子叶的“穿粽针”而换作白棉线绑强盗一样的绑绑扎扎;除了内里的讲究承传了一下老太太包的那个意思,这外形跟老太太的“传授”已经相去甚远了!用我老太太活着“扁”我家奶奶的话就是:惨不忍睹!

  下面就是我今天包的肉粽子!因为包的多了,求你们帮忙多吃几个,味道还算好,就是淡了一点!

  
    腌制的新鲜猪肉和煮过了的粽叶
  


          
    浸泡过拌好了佐料的糯米和泰国香米
  
  

          
    包好了的一部分
  


          
    情侣粽
    

    
         
  
    我老家煮粽子的时候传统习惯还要同煮鸡蛋 
  
          


       
  看什么看?好不好吃都要吃:见者必吃!临阵脱逃罚无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