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照片中的山西
文章来源: 荣毅2007-01-21 22:08:41





山西人自己讲述自己:五千年看山西,三千年看陕西,千年看北京,百年看上海,十年看深圳。我,没听明白。
 
这是我头一次去山西,在心目中,那里只有煤和黄土的概念,外加上五台山的清凉寺,吕梁山的华主席,杏花村的汾酒和云周西村的刘胡兰。点滴的了解无法让我对山西有个清晰的认知。这样,在一肚子的疑问和茫然之中我走进山西。
 
山西的煤老板在全国是出了名的,以在外穿着简朴,出手阔绰著称。北京上海一次一栋楼的买房团,一次20辆悍马的购买力冲击着人们,令人对传统的山西刮目相看。然而,这次旅行,让我震撼的却不是这些。在晋商们长袖当舞的商场之外,推动他们成功的并不是简单的煤资源,而是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
 
由于是冬天的原因,对山西的第一印象是一种灰色的色调,凝重,庄严,就象是黑白照片的基色。这个感觉来自于我们的导游 - 常家大院的讲解员小常。

常家大院,其实是个大庄园,占地超过100多亩,与更为出名的乔家大院相比,有“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之称。在常家大院的那天,天色灰蒙蒙,似有雾气,具有强烈北方特色的建筑全部都是灰墙青瓦。萧瑟的严冬让它的后花园中的林木更充满了寒意。廖廖的几个游人随着导游在已经结冰的湖边观赏的风景。大量精美的石雕,碑刻和建筑无声的述说着常家三百年的兴衰。我惊讶的发现这所北方庄院粗旷中的细腻,大量的文物和书法作品显现出主人对文化的追崇和认识。我和小常讲:“今天的天气不好,如果有阳光的话,这个庄院会非常漂亮”。小常回答:“今天的天气已经是很晴朗的了”。她的回答令我吃惊。望着午后仍未消散的“雾”气,感到山西正在穿越一种沉重。
 
早就听说过太原古城,又称晋阳古城。从这里走出了九位皇帝,特别值得一提的,它是中国鼎盛王朝唐朝的发源地。同时,大诗人白居易和唐朝著名宰相狄仁杰皆出生于此。由于其盛产皇帝和王公贵族,当年宋太宗赵光义为了断绝太原的龙根龙脉,维护其赵家万代基业,曾在这里水灌火烧钉打三遍,彻底摧毁了晋阳城。现在的太原是宋代的潘美和杨业为维护边关而重建的。
 
据说晋祠已入中学的教科书,在我那年代还没有,所以也不清楚到底说了些什么。自从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玩笑之谈而被迫封该地于其弟叔虞,后为晋地所在,人们就开始建造晋祠了。冬天的晋祠异常庄严,在大门外,就已感受到其历史的厚重。晋祠有三绝,周柏,难老泉和宋塑侍女像。圣母殿侧的周柏原有两株,一边一株。其中一株在道光年间被伐,另一株据说由于思念,便向被伐的那株所在的方向倾斜,形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晋祠中的古树随处可见,成就了“千年松,万年柏,不如老槐拐一拐”的说法。走进晋祠,才发现,千年的历史并不遥远,平日见到的百年古木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提。难老泉的泉水前些年干涸了,据说和当地开挖煤矿,导致地下水流逝有关。现在通过整治,又有水了,但有人私下讲,这是自来水。彩绘的侍女像很好,但我很担心,那些暴露在污染严重的空气中的雕像是否能再维持多久。
 
在我未到之前,心目中的山西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土和煤”的味道。这一偏见,在浏览了山西一个角落后全部烟消云散。短短的的几十里路程,古迹随处可见,信手拈来的都是千年故事。由于时间仓促,平遥古城近在咫尺,却无法成行,也算是一个遗憾。不过这个遗憾也给我再次造访山西留下了足够的理由。
 
就这样,从这里,我开始认识山西,为了解五千年山西文明开启了一扇窗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