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与智慧的区别
文章来源: 润涛阎2017-12-18 16:58:28

(一)我初中时的故事我读高中时赶上了邓小平第二次复出搞改革,在大学招生方面想恢复考试制度,结果被张铁生一张白卷给废掉了(我高中毕业后邓小平被打倒,教育界清算邓小平的罪名是“修教路线回潮”)。看到了有高考上大学的曙光,我周末回到家就高高兴兴地跟弟弟说起这个趋势哪怕有波折,毫无希望的黑夜突然间出现了启明星,未来是有光明的希望。他立刻问我:如果有一天你能成了个人物,谁是你的伯乐?我当即反问他:“爷爷?”他摇头,并说:“爷爷是自家人不算。”我问他他的看法,他说是潘柱。

这句话让我回想起我跟潘柱的交往来了。他比我年龄大,他高中毕业要考大学那年文革来了。既不是同学又不是玩伴,往往都是他看到我干的活或我说的话后赞叹一下而已。令潘柱赞口不绝的是我用简单的办法就解决了盗贼无法盗窃我养的几十只家兔。因为毛主席下了最新指示“要节约闹革命”,农民太穷了,再也找不到节约的地方了,便想起了打狗。

狗吃人粪,等于浪费粪肥。狗都被杀掉了,穷得过不下去日子的人就当盗贼。抓鸡会有声音,因为鸡会叫唤,而抓家兔就可以悄悄地瞒过在屋里睡觉的主人。家家都靠养家兔赚零花钱,天津有三轮车来收购给天津市民改善生活。如何对付猖獗起来的“盗家兔贼”便成了家家户户的难题。没钱买锁,家兔窝的门如何不被盗贼打开,或者打开时有声音能让屋里的人醒来,难道极大。因为你想得到的招数,盗贼也能猜出来。我用了非常简单的装置就不用担心盗贼会破解。

一天,潘柱到我家找我爸,我在用野菜喂家兔。他一看我有这么多家兔,自然想到如何防盗。待他跟我爸谈完后出来,我已经把家兔圈的门关好了。我请他试试在大白天能否打开我设计的家兔圈的门。他在那里折腾了很久仍然找不到机关在哪里,最后放弃了,便问我。我指点给他看,他恍然大悟。其实就是根据绝大多数人用手一摸边上的合页便知门是往里开还是往外开。只要合页在外面,家兔圈的门应该往外开。我这个家兔圈门边的合页是定在外面的,其实它是假的,合页中间的轴拿掉了,只是留个帽在那里。摸着或看着似乎是真的合页定在外面。真的合页是定在里边的。那如何避免盗贼用吃奶的力气往外拉呢?我在门里边用铁丝拉住,穿过家兔圈和院墙,栓到墙外面的枣树上。一个人的力量是拽不断铁丝的拉力的。门的把手与铁丝在同一位置。铁丝从外面用手摸不到。这些都是事先设计好再盖的家兔圈。当潘柱用力往里推的时候他也推不进去,是

另一简单机关:里边有一个门插销,门是用粗木头做的,木头之间有一寸半宽的空间给兔子通风的,左右的砖墙也留有通风的竖砖风口。用手从门的缝隙可打开下面的开关。但我告诉他让他试试,他花了很长时间一边琢磨一边打,一刻钟过去了,他能想到的都试过了不行后才问我。我告诉他旋转没用,是那个钉子帽,机关在那里。他就开始折腾钉子帽,最后还是打不开。我告诉了他后,他啧啧称奇。可用的材料就是铁丝钉子这类便宜的东西,就地取材,能蒙住盗贼,还蒙住了人人佩服的潘柱。他就跟我说这太科学了。然后我告诉他:即使盗贼弄坏了家兔圈,他也抓不到兔子!因为我在建家兔圈前挖了坑道,用砖磊好地下室。家兔晚上一听到有动静便跑到地下室去了。那个地道的口在门右侧的角上。即使用手电看到了,他徒手不出声音也扒不开。那年我读小学五年级。

要说潘柱用今天的话说成为我的“粉丝”其原因是在理论方面。我常常讲出他根本想不到的理论或判断,事后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他事后啧啧称奇。但也有争论的时候。记得争论最激烈的是关于小聪明与大智慧的话题。他自幼聪明过人,有勇有谋,特喜欢我们家人,就提出跟我妈叫干娘,便可常到我家聊天。我妈就答应了,我就称他大哥。他多才多艺,诗书琴画吹拉弹唱样样在行。写一笔好字,画作非常出众。

一天他到我家跟我爷爷聊天时发现我在读三国,他立刻问我是否读完了,我说最后的部分很无趣,太令人伤感,可惜曹操的基业就这么被司马家族给毁了。他问我为何曹操不杀司马懿而杀了杨修。我想了想,决定还是想知道他的看法如何。他就滔滔不绝地跟我讲曹操杀杨修是因为杨修聪明过人但那是锋芒毕露的小聪明,而司马懿则是深藏不露的大智慧。

我摇头,他不服,便给我解释其中的道理,并拿出事实作为判断的基础。事实有:在曹娥的墓地看到碑文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蒜臼。”曹操不解其意,便问杨修知道不知道这八个字何意。杨修秒杀曹操,当即点头说知道。曹操说别说出来,让我想想。二人骑马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明白过来了,想知道杨修是否真的搞明白了,便提出各写各的答案。果然相同。那就是:黄=颜色;绢=丝绸;加在一起,就是色丝,=绝。幼妇=少女=妙。黄绢幼妇=绝妙。外孙=女儿的儿子,女子=好;蒜臼就是蒜罐子,就是装辛辣的蒜。那年头辣椒胡椒还没进中国,蒜姜=辛辣之物。接受辛辣=辤,辤与辞互用。这样,外孙蒜臼=好辞。八个字加在一起就是:绝妙好辞。

杨修几秒钟解开的谜团曹操需要走30里路的时间才能破解,这就是“智差三十里”的由来。曹操承认杨修比他聪明三十里。换成时间,按马走路比人走路快一倍算,三十里差不多要一个半小时。就按一个小时算,杨修是秒内就搞明白了,而曹操需要一个小时,时间相差千倍,比三十里听上去更明显。

他还讲了曹操说出鸡肋,杨修立刻准备离开战场撤军,他理解曹操此时的心情是鸡肋。鸡肋是什么意思呢?杨修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曹操大怒,杀了杨修全家。

他还给了另一个理由:杨修当过曹植的老师,曹植对他非常尊敬。而司马懿则看上了曹丕,司马懿眼光看得准。曹操后来不喜欢曹植,更痛恨时时刻刻都了解曹操想什么的杨修。所以,曹操杀了杨修而放过了司马懿,最后导致司马懿家族篡位成功。他滔滔不绝用那些事实讲曹操杀杨修而放过了司马懿是因为杨修只是小聪明而没有大智慧,与司马懿刚好相反。我听后摇头。他愣了,问我的看法。我说:大哥你说的都对,但那只是表面上的,属于对现象的解释,而非本质。“本质是什么?”他问我。

我说:曹操本来是想杀掉司马懿的,而想留下杨修。对曹操来说,谁更忠诚于曹家?在杨修与司马懿二者中选一个,他必然选杨修。因为杨修是四世太尉。从他爹杨彪往上数四代都是掌军权的,等于现在的军委主席(那时皇帝不当军委主席)。杨家世世代代都秉承忠君道德,就是到了汉献帝那一步了,杨彪也不弃之而走,更不借机乱政夺权。而曹操根本无法对司马懿有这么坚强的信任感。杨修在曹操面前的显摆,更令曹操清楚他无深藏不露的城府,也就更放心。

问题在于:曹操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是干掉了不可一世的袁绍。从此,曹操进入了战略上的转折点:他再也不担心打不下自己的天下了。由于过度自信,导致了渡江战役(赤壁之战)的失败,如果他不着急,继续操练水军,晚一年打赤壁之战,就不会碰上东风,而且水军操练得好多了。在赤壁之战之前,曹操认为江山他自己活着时一定能打下来,以后由谁来接班?当时国家百废待兴,打下天下后需要休养生息,接班人无为而治最理想。曹植的性格要比曹丕合适多了。

这是曹操让杨修辅佐曹植的原因。不是杨修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是听曹操的安排去跟曹植搭伙的。也是因为曹操信得过杨修的忠诚,才让他当儿子曹植的老师的,还把他放在自己身边当大秘书。赤壁之战输了后,曹操还没放弃自己能打下天下的自信,直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连关羽都要出兵杀曹操,曹操不得不听取司马懿的建议去找东吴联合杀关羽。到此地步,曹操已经得出自己打不下天下的结论了。

那谁能打天下?善良的曹植是不可能的,唯一能打天下的就剩下有志向的曹丕了。曹丕需要人辅佐,曹操想过也问过杨修是否能辅佐曹丕。杨修清楚曹丕是不可能用自己的,硬塞给曹丕,那一定是死无葬身之地而且三代被珠链,便推辞不干。曹丕笃信司马懿,而跟曹植的朋友杨修合不来。曹操在得出自己不能打下天下后再也没有其它选择了,只能是靠曹丕打天下了,也就只能留下司马懿以辅佐曹丕,二人都具有残暴狠辣的战争狂人个性,是打天下的好搭档。如果曹操身体健壮在死前能打下天下,那曹丕的个性是不适合搞歌舞升平无为而治的,而曹植与杨修二人是最佳人选。为了让曹丕不杀掉曹植,只能在曹操死前杀掉杨修。没有了杨修,曹丕就认为曹植势力单薄对他不构成威胁而放他一命。

曹操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说不定有天然的机会自己打下江山呢?所以,他一直存着曹植能当接班人的幻想,直到他死前100天才杀了杨修。此时他常常昏倒,确定不可能打下天下了,而且来日无多,打下天下的重任就只能交给曹丕了。由于曹丕要面对人才济济的东吴与谋略大师诸葛亮,必然力有不逮,需要司马懿的辅佐。

所以,曹操杀杨修留司马懿还是杀司马懿留杨修,与他俩的性格无关,而是决定于曹操死前是否能打下天下。如果能,那他一定让曹植当接班人,留下忠诚的杨修,与曹植一起吟诗作赋,让国家休养生息。如果曹操确定自己来日无多无法打下天下,那就只能让曹丕打天下,留下司马懿辅佐他。这是战略,而个性特征则是战术,战术要服从于战略。对此,曹操脑子里清楚得很。但曹操需要瞒住手下的人,就必须找到令人认为他杀杨修是“战术”上的原因,比如三国演义里描写的那些曹植与杨修令曹操不满的事(他不能让手下人知道他没有能力打下天下了,否则军心涣散)。如果曹操死前能打下天下,曹植与杨修那些小事根本就不会被历史记载下来,记载下来的反而是曹丕与司马懿犯下了的无数小失误,政治历来是欲杀之罪何患无辞。

潘柱听后问我:那曹操杀许攸道理为何?还不是因为许攸个性张扬,锋芒毕露,总显示自己比曹操聪明?

我说:曹操杀许攸也不是因为性格那么简单。许攸那么聪明,不可能不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那些曹操杀许攸的理由都是后人编造出来的故事。事实是:曹操知道许攸的厉害,没有许攸,曹操官渡之战赢不了强敌袁绍。

但曹操最担心的是:许攸投靠曹操不是因为他喜欢曹操,也不是因为他佩服曹操,而是他恨透了他的主子袁绍。他本意是借助曹操帮他复仇,而不是他想帮曹操打天下。他要让袁绍看看没有了他就不行,让袁绍悔恨交加痛苦不堪。曹操清楚在许攸眼里是许攸利用了曹操。曹操认为一旦有一天曹操对他不够好,或者哪怕是他误认为曹操对他不够好,他就会出卖曹操,到敌人那里去毁掉曹操,因为许攸的谋事能力太强大,随时都能发现任何人的软肋在哪里而一招致命。关键是:他投靠曹操不是崇拜曹操,而是利用曹操帮他复仇。这事曹操心里跟明镜似的,一定不会放过这颗今天所言的“定时炸弹”。这与许攸的个性无关。

“许攸要是深藏不露呢?”潘柱当即问我。

“那更让曹操睡不着觉,许攸死得更早。许攸与曹操都清楚:许攸越是韬光养晦曹操越要杀掉他。所以,许攸的张扬使他多活了一段时间。”

“有意思。别人都是从战术角度也就是具体言行来做出判断,而你是从战略角度思考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虽然很难令多数人认同,但的确给了我耳目一新的视觉角度。说不定你的判断是对的。”

我当即回答他:从战术角度给出判断的属于聪明范畴;从战略角度看待事物并给出判断的才属于智慧范畴。聪明与智慧不是一回事,二者对同一件事往往给出相反的结论。后记:潘柱大哥身体还很好。四个儿子都当上了爸爸,一转眼他成了老爷爷了。往事依依,似昨天发生的事,都历历在目。想起弟弟说潘柱是我的伯乐,我没问他详情,估计是潘柱在我不在场时对我有过评论或期待让他听到了,但潘柱在我面前历来都只是就事论事。现在又有朋友问我为何曹操没杀司马懿而杀了杨修,我想起了跟潘柱谈话的往事。

(二)袁红冰眼里的习近平

有朋友介绍给我一个链接,打开一看是一个叫袁红冰的谈与习近平喝酒的经历。根据袁红冰的介绍,他当年跟习近平是一起喝酒八个月的酒友。在这八个月的酒友时光里,袁红冰发现习近平智商低下,跟毛新宇一个水平,或者说还不如毛新宇。我不知道袁红冰除了北大教授身份外是何方神圣,只是从他说话的言论来看是一聪明人。这也符合他北大教授的身份。然而,这袁红冰先生显然不在智者范畴,因为智者的最低标准就是具有一双慧眼,能看人,把人看到骨子里。连看人的本事都没有,无法洞穿人的内心世界,那对任何事件的判断都无法做到准确无误。诚然,习近平如果连袁红冰都骗不过去,他怎么能骗得过在政界摸爬滚打一辈子的曾庆红江泽民?

无疑,当初曾庆红江泽民也是跟袁红冰一样这么看习近平的,也把他看成是唯唯诺诺的窝囊废,比胡锦涛还容易驾驭。这是他们选他当接班人的原因,可以继续当太上皇。作为习近平八个月的酒友,想必袁红冰天天夸夸其谈,甚至以北大教授为资本在习近平面前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习近平当然将计就计,把自己包装起来,看上去就是个半傻子、缺心眼、无主见、什么观点都没有听谁说了都点头的窝囊废,令袁红冰认为这酒友就是另一个毛新宇。

然而,曾庆红江泽民早就领教过了习近平韬光养晦出手狠辣的本领,可笑的是袁红冰,竟然到现在还自己把自己蒙在鼓里而不自知。连推理判断能力都没有。是个聪明人,但远不是智者。他误以为习近平把大权抓到手靠的是王岐山,误以为习近平是王岐山的傀儡。事实上,王岐山与薄熙来都属于锋芒毕露缺乏城府之人,如果说与邓小平孙政才一样具有“鹰视狼顾”特征的习近平是勾践,王岐山薄熙来只能是夫差的水平。

另外,润涛阎早就在旧作里提醒网友:毛新宇的傻是有装的成分的。对此,我会有另外的专文论及,暂按下不表,只提一点:习近平不让毛新宇当19大代表,表面上是不让傻子冒傻气了以影响党代会的形象,而事实上习近平清楚毛新宇的傻有装的成分。等于是说:你别跟我玩这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