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南京路(八)
文章来源: 牛奶瓶2007-02-24 13:48:39
过了西藏路,就是南京西路了。咋瞅这东、西南京路它咋就不一样:这路还那条路,名还是那个名,但就是感觉不一样,我也说不上有什么不一样,只是感觉如此。或是那条隔离带?或是人民公园在一边疏散了人口密度?或是路宽了一些?说不清。

图一: 一条西藏路将南京路划为东西两段


十里南京路,一个新世界




图二:新世界从早到晚都有乐队在“声嘶力竭”地演唱着



新世界原址是什么商店,我搜肠刮肚就是想不起来了,到底是半路出家到上海,就是不如老上海。不管它了,与本案无关。新世界可能是上海第一个大型的室内商场了吧(Mall)?尽管我在这里买过内增高皮鞋(我太太一直说我个婑,其实也太冤枉了奶瓶。奶瓶一米七一的身材,一向是在中国男人群中的比中等个高。从小学起,到中学,到部队,到地方,到大学,一向是排在中间偏上的);尽管我太太在那里买过化装品;但是我的最爱却是在顶楼的小吃广场。第一次去的时候,那林林总总的各式地方风味小吃,根本不知道吃什么好,愣是转了二圈,眼睛都看直了,也拿不定主意。还是太太说了一句:“点在美国吃不到的东西”的批示启发了我。于是,要了盘炒田螺、炸田鸡、老鸭粉丝汤……再来一瓶冰镇上海力生啤酒“哇,回家的感觉真好。”

图三:老鸭粉丝汤,诱人哪




南京路雕塑展及上海市花及干净的市容


图四:第六届上海南京路雕塑邀请展


新世界对面,我依稀记得是人民公园的正门。经过几年的改建,已经一个城市广场了。上面是地铁出口,下面是地下商城。一年一度的上海南京路雕塑邀请展就在这里举办。配合上海旅游节,每年九月──十月间举办,为期一月,今年已经是第六期了。市民和游客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投上庄重的一票。再由专家评选,评出最佳作品。




图五:上海市花白玉兰


评选上海市花是八十年代的事了。我没有参与,但报上天天都在报道,也关注过。我忘记了为何最后选定了白玉兰这种树花,反正盛开时煞是好看。也许,有点像上海人:高贵、典雅、洁身自好、又不是那么合群?




图六:干净整洁的上海市容


上海的市容过去可没那么干净整洁。记得,六十年代全国评选最佳卫生城市,上海当然是榜上无名了,夺得桂冠的:北有山东的烟台、南有广东的湛江,这两个海滨城市我都去过,确实是干净清洁。上海真的是望尘莫及,切不说旧殖民主义给上海留下的后患;也不说一九四九年之后,不科学又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带来的新的污染──那墨彻墨彻黑的苏州河、那终日烟雾腾腾的天空、那就是在清晨也嗅得出的带有轻微臭鸡蛋味的异怪味道……你就是说那随地可见的痰迹和香烟屁股、那满天飞舞的棒冰雪糕纸和纸屑、……过去在上海街头有一街景:有拾垃圾的手里拿着一根三尺长的棍子,棒头上扎了一根铅丝,见一个烟头戳一下,放入随身的小口袋里。据称一天下来,还有不少的收入哩。可想而知,那遍地的烟头有多少!这不能不说明上海人(当然也包括国人)的卫生意识及素质。七十年代时,有一位从意大利来的人叫做安东尼奧的,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上海,拍摄了一组上海的照片,其中有上海豫园的镜头。那组照片着实把我们上海人,不,中国人给羞辱了一番。为此,报社还发表了长篇署名文章,严厉批判了安东尼奧的不友好举动。我们不去探讨这安东尼的居心何在;也不去深究这个事件的背景。那照片中反映出的脏、乱、差的状况,能不叫每一个有点羞辱之心的国人感到脸红吗?!我们对自己人允许无则加勉,难道对一个老外就不能来个有则改之吗。可喜的是,上海这十几年的综合治理整顿,整个城市的环境已经大为改观。可以这样说,上海已经以一个美丽的东方明珠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上海环境卫生改观了:天亮了、水清了、地也干净了、空气也清新了。八十年代时,文汇报报道了英国伦敦泰晤士河有魚了。一则短短报道,引起了无数人的幻想:什么时候上海苏州河会有鱼呀。前几年回去时就发现,苏州河的水已经不是那么黑了,也不是那么脏了。可以这样充满信心地说:上海苏州河有鱼,已经为时不远了。伦敦用了近百年的时间,上海仅仅用了十几年的功夫呀。写到这里,我多么希望那个意大利的安东尼还活着,请他再去上海看看;也得谢谢他的那组照片了,“知耻者,近乎勇。”嘛。



上海体育大厦


图七:上海体育大厦


这里过去叫上海体育馆。中学时代 我是个体育爱好者,一直是班级的体育课代表。但是那个神圣的体育殿堂,却未曾光顾。听我们体育老师说,我们复兴中学的女子排球队曾经在这里夺得上海市高中组冠军,反正是65年以前的事了,我还没进中学哩。从此,排球就成了我们学校的校球,校有校队、班有班队。每到下午第二节课后,学校的球场总是排得満満的;排球带到了各项活动。第二节课后体育组总是人头济济,体育老师也是最忙的。班级之间经常为了场地发生争执,体育老师就出来当个老娘舅。那时的我们是多么的无忧无虑,课外作业一小时搞定,做好作业吃晚饭,吃过晚饭就是玩的时间,雷打不动。那时没有电视、没有卡拉OK、没有网吧。我们大家聚在大院的空地上,男孩了们玩斗鸡、攻城、打弹子;女孩子们跳橡皮筋、捉迷藏、惯沙袋。我们很高兴、很愉快;我们也打架、也吵架;也分成几派、又和好、再分化、再重新组合。但男孩子和女孩子永远是两个不同的派别。我们有的是时间来玩耍。可是自从文革以后的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中国的孩子们没有时间玩了,他们很忙,比我们还忙,而且越来越忙。我的一位在南京的朋友告诉我,他的女儿现在是高三,今年要考大学了。她女儿每天早上6:45出门,晚上8:45回来。他心痛女儿,但又不得不鼓励女儿这样。“不这样不行啊,竞争激烈呀”朋友感慨地说。我就纳闷:这中央三申五令的要减负,这负不但未减,反而增加了呢?我这次回国,住在我妹妹家。她家后面就是上海有名的市三女中。每天早上6:45开始,从我住的房间朝下望,只见一个个装着校服可爱的女孩子肩背沉重的大书包朝校门走去。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孩子,推着带轱轳的手推箱(就象我们回国时,随身携带行李的那个最大的一种)。你在马路上看到那行色匆匆、神情严肃的组群不是我们海外游子、也不是大款商家、更不是政府官员;而是我们的十好几岁的孩子们。每每看到这种情形,我真想学学当年鲁迅先生那样,大声疾呼一下:救救孩子!

不过,奶瓶也是一个也拿不出什么灵丹妙药来的空喊者。只好借自己小小的海外博客,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慨而已。



他们在干什么?


图八:人民公园里忙碌的人们


从上海体育大厦朝对面望过去,是现在人民公园的正门。我小时候经常一个人到人民公园去玩,我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小湖小路,本来不想进去了。但远远见到一群人聚集在那里,好奇心驱使我走了过去。你猜他们在干什么?(无奖竞猜。答案下集公布。)


谢谢收看。


(未完待续)









《闲话南京路系列》>>>


... 《闲话南京路(一)》

...《闲话南京路(二)》

...
《闲话南京路(三)》

...
《闲话南京路(四)》

...
《闲话南京路(五)》

...
《闲话南京路(六)》

...
《闲话南京路(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