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生活:上访
文章来源: 我生活着2024-03-04 07:30:53

我们这个住宅小区是1995年建的,按照房产使用50年、70年的标准,要推倒重建是不可能的,但因为那时的设计、规划比较保守,没有超前的意识,导致现在停车位严重不足。最重要的是因为建筑用的是海沙,现在的墙体出现脱落,钢筋暴露在外面,有几栋已经归入了C类建筑物,如果出租的话,都难得到租赁资格证。

疫情前,周围有几个小区因为这个问题,已经重建了,业主获得了巨大的好处,重建期间有房补,重建后的新房,价格高很多。所以我这个小区的群主也领导大家签名重建,签名率达到85%以上,重建的机会比较大。

疫情后,房地产业一蹶不振,哪个地产商有实力,敢冒风险来搞旧改呢?虽然我们这个小区是低层住宅,有许多的绿化带可以利用,重建高层后,地产商还是有利可图的。

去年10月我回来的时候,正碰见大家热火朝天地忙签名,写报告,收集照片资料,我当然也去签名了,希望早日把这个只有8层高,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重建成现代高楼。

一切准备好之后,群主把信件上交给区政府的领导,领导又把信件转给相关的部门,然后没了下文。群主生气了,要组织大家去市委上访,要求上访队伍不少于10人,这样才能得到上面的重视。

群主在群里发出通知后,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参加上访,上班族说上班忙抽不开身,退休的说要接送孙儿上下学。

群主远在外省工作,不能亲力亲为,他在群里感慨人心不齐,个个只为自己,不愿冒一点点的风险。负责写报告的业主挺身而出,说他愿意领头去市委送报告,然后陆陆续续有人报名,但还是不够10个人。

我有大把的时间,也想通过参加小区的活动,了解更多国内的信息,但我离开中国太久了,不了解这里的情况。于是我问:“上访要做些什么吗?”

群主说:“具体不用做什么,只是凑个数,人多才能引起上面的重视。”

原来只是凑数,于是我加入了上访小组。

上访小组的人说好了集合的时间和地点,还没有出行,便已经被上面负责维稳的人知道了,我也接到了上面打来的电话,核实我的身份信息和要打算上访的事。我没有否定,一口承认了。对方也没说什么威胁的话,确认是事实后,叫我注意方式方法,就挂了电话。

上访小组群马上就解散了,群主说已经把上访的材料发给市”民生诉求”办了,不用上访,能解决问题,不是更好吗?现在等结果。

智能数字化时代,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政府的掌控之中,今天的社交媒体也在收集我们的每个举动,记下我们买了什么东西,在网上发表了什么言论。但愿永远不会发生像《1984》这本书中的故事那样:电视屏幕监视着每个人,人人相互监控,相互告密揭发。当初看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压抑和恐惧,连呼吸都是困难的。



















我家的天花也露出了钢筋,我老公修补后,重新粉刷了整个房子,现在住着舒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