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楣和中国版画 (多图)
文章来源: 神在阿堵中2008-07-26 21:55:11






朋友在来信里提到黑龙江的前美协主席晁楣,一下子,把我记忆的美术“坛子”打翻了。我从六十年代就看他和他的团队那批大家的套色木刻——北大荒系列,现在,在脑子里还有他的构图和浓墨重彩的画面,那种广袤的黑土地上的大黄大紫大红的色彩,还记得清清楚楚。他的东西很“洋气”,不知为什么,当年,我年纪还小,就有这种感觉。

事实证明,我的感觉没有错。我出国后,看了许多国外的各种流派的东西,有的版画、油画,和晁先生的就像一个妈生的孩子一样。尽管两个“孩子”可能从没见过面。

我一看到这种风格的作品,就想起了晁先生和他的同事们的套色木刻,我就会在心里呼唤:黑龙江画派,北大荒木刻!我的黑龙江!心里想,晁先生还健在吗?如在,真是想送去我的发自内心的问候!(最近,得到朋友电话,说晁先生很健康,前几年还出国呢。那就太好了。——后补记)说到这儿,心中一阵激动。日月不居,几十年光阴,思之如昨日!

这种记忆和感情,是对那个时代的美好的一面的怀念和呼唤。那种精神的东西,已一去不返,袅如烟雾般正在散去。回忆一种已逝的东西,总是容易产生这种感觉。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清人沈德潜说,中唐的元稹这首诗:“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有时这种不经意间的闲说,能突然唤醒沉睡已久的记忆,一种伤逝的情感油然升起。
 
我看画成痴。人与画相对时,低头视之,仰头思之,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禾黍之感伤 , 也许只有画作自身能解。

我们的童年,物质生活很贫乏,但是,我们还是吸取了美术的多方面的良好影响,(四川美协和黑龙江美协,是当年中国美协的两块版画招牌)。今天讲起他们来,还是有一种激情在心里。以至于现在周围的洋人知识分子、教授朋友,还误以为我在中国时,是写美术评论、教有关美术的教学的。其实,也只是一点皮毛,几个人名而已。

为什么说“我的黑龙江”呢?因为我的祖辈父辈最初就是“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先东北,后山东,再四川。我祖父在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办的汉口万国语言学堂毕业后,就独自闯关东,到了黑龙江。后来在张作霖的东北海军(北洋水师之后)的作文职秘书长。日本人占了东北后,一家人从沈阳入关,搬到青岛。直到日本人打来山东,他家才完全毁在日本人手里。祖父解放前夕贫病而潦倒地死于苏州寒山寺旁边的小巷里。我父亲是在齐齐哈尔出生的,所以小名叫齐儿。父亲在九一八事变之夜,还是个孩子,当夜在沈阳城里看戏,后来他还写了一篇回忆文章叫“血腥的前奏”。哎,扯远了。还是回到版画上来。

在我国,版画创作曾有过相当辉煌的时期。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版画就是前哨武器。上世纪 60 年代前后,版画创作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期,风格各异,名家辈出。以北大荒版画为主流的版画风靡全国。四川的《红岩》画派(他们大多为罗广斌、杨益言的小说《红岩》作了木刻插图),江苏的水印木刻画派,也都给版画注入了一股唯美的清新气息,而不是那种纯图解政治的工具。

接着讲晁楣。作为黑龙江省版画院院长、北大荒版画创始人晁楣, 1931 年4 月2 日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 1992 年 4 月,他的家乡山东省菏泽市建立了“晁楣版画艺术陈列馆”。他于 1949 年 5 月在南京读中学时参军, 1954 年加入中共,长期在部队从事文艺工作。 1958 年转业后主动要求到北大荒屯垦戍边,成为北大荒版画创始人。他多年致力版画创作。 1962 年调黑龙江省美协为专业画家。曾为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名誉主席、省版画院院长、省版画会会长、中国美协理事、 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 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全国美展、版画展的金奖、银奖。 1993 年,他荣获黑龙江省中华文化发展终身成就奖。

晁楣从事版画创作 50 余年来,主要作品有 400 多件,其中 200 余幅为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晁楣的作品出展 60 多个国家,参加两届全国性重要美展、版展。 1979 年以来,《松岩》、《春醒》、《路漫漫》、《新居》等作品在全国美展、版展中获金、银奖、优秀创作奖。  1964 年以来先后出版《晁楣作品选集》、《晁楣版画》等画集多种。 1988 年以来出版论著《画境中的审美轨迹》、《画内画外》、《晁楣论文集》。

晁楣 2005 年 8 月代表黑龙江省美术家赴英国伦敦主持 “ 黑土颂 —— 当代黑龙江版画赴英国巡回展 ”。使英国朋友进一步了解黑龙江的画家和作品,从 2005 年 3 月在英国北爱地区 10 个城市展出,展出了 31 位版画家的 51 件作品。这个展览显示了黑龙江版画的整体实力,开了中国版画国际展览的先河。

近些年,什么都受到经济大潮的冲击,世象纷繁,人心浮躁。文化事业也搞急功近利,要马上见经济效益。艺术也已变为“快餐”。搞版画,工具繁复,费工费时。专业的和业余的版画家都舍弃所长,改画中国画。年轻人也绝少问津版画,一窝蜂地涌向华山一条路——中国画。版画的日渐萎缩也就在所难免。

人人对中国画趋之若鹜,画中国画来钱快,价值也日见飒升。一些“改行”者把中国画看得很简单。大家都拿起毛笔,在宣纸上高丽纸上随意挥洒几笔,一蹴而就。物质快餐,文化“快餐”。

文化评论家、作家李红猷说:“看那些版画艺术很有成就而改画国画者,哪位的国画大作能尽如人意?(见《中国书画研究》 2004 年第三期)”我很同意他的话。

嘿,讲版画,怎么又扯上了经济大潮?打住打住,让我们心平气和地欣赏木刻(版画),静静地品味那种意境吧。

第一幅是黑龙江画派的浓墨重彩风格。第二幅是四川风格,吴凡的有名的蒲公英,得过世界大奖。第三是江苏的水印木刻风格,第四就是中规中矩的木刻风格了。第五、六、七幅都是晁先生的。就分别叫“归宿”、“金秋”和“群马”吧。(画册买到后再核实作品标题。希望内行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