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未定之际的反思
文章来源: 思芦2008-05-21 12:43:36
             
悲痛未定之际的反思

–谨以此文悼念汶川大地震死难者

央视报道,温家宝总理在汶川视察时对灾民说:“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你们”。这句话意味深长,汶川的难民应该对此深有体会。地震发生后的72小时被称为地震救灾的黄金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要极尽全力,抢救生命是世界地震救援的共识。如果三天三夜被压在黑暗里,得不到任何救助,被难者很容易想到他们被忘记了。

中国政府这次地震救援应该说很快,救援的力度最终也很大。温家宝地震后立刻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救援队和士兵们的英勇奋战绝对是可歌可泣的。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中国政府在一开始时对灾害的惨烈程度估计不足,对救援的困难估计不够,对救援的动员力度不够大,救援的展开在最初两天也不够快。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考虑到政治影响,中共瞒报了地震的严重损失。那次国内报的震级是7.8级。而国外测量的结果是8.0级。现在那些极左思想没有了。但今年是奥运年,又接连碰到冬运南方大雪,拉萨事件,山东车祸,地震更是雪上加霜。考虑到地震这样的坏消息对奥运的政治影响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心理影响,中国政府一开始对此次地震进行了淡化处理。

刚开始地震报的是7.6级,很快修正为7.8级。国外的测量是7.9级。虽然只是0.1的不同,但这是对数关系,每高一个0.1相当于增加强度40%。中国开始报7.8主要是不想超过唐山地震。唐山地震已经成为对地震灾祸的心理承受上限。虽然人们普遍反映这次地震的震感和波及范围远远超过了唐山地震,13号在电视上,作为佳宾的一个地震权威还在说唐山地震的震感比这次要厉害。只是到了后来,汶川地震的惨烈被报道出来,中国政府才承认这次地震超过了唐山地震。地震局在18号将汶川地震震级再次修正到8.0级。

对地震的死亡数字报道,中国政府在12号给出的结果是3000到5000人,上下2000人的幅度表明这个数字不是统计的结果,而是估计。说明中国政府在开始时对地震的损失估计远远偏低。中央电视台虽然对地震及时作了报道,但在一开始时也没有中断正常节目,对地震进行24小时的追踪。所以当我第二天早上打电话给国内的家人时,他们基于电视和报纸报道,认为这就是一次稍大的地震,并不特别严重。
国家减灾委12号只紧急启动了二级救灾应急响应。12号晚上灾区只有6100军人,其中5000武警,1100人国防军。13号报道投入抗震救灾的兵力16760人,其中军人11760人,武警5000人。这个数字显然对这次大地震是远远不够的,以后才陆续动员,增加兵力到5月17日的十多万人。对比唐山大地震时,地震发生后半小时,李玉林等驾驶一辆救护车飞奔三个多小时向中央报告灾情。当时工农兵出身的几位中央领导一筹莫展,李玉林等建议派军队;派矿山救护队;派医疗队。陈锡联立刻调动军队,当天就动员了十万兵力全速救援唐山,第一支军队中午就到达了唐山。这次地震一开始财政部的救灾拨款也只有2亿元,显得对灾情估计远远不足。以上事实说明在第一、二天,由于一些原因,救援并非全力。

从救援上,开始也只选择了从都江堰陆路一路推进。都江堰那一路我走过,虽然是最短的路线,但此路一面靠岷江,一面靠山。平时路上就常见滚石。这时就更是塌方处处。选择这路挺进震中,显然对这次强震造成的交通困难估计不足。果然此线从都江堰一开始就受阻严重,推进缓慢。军队动员时一开始没见到工程兵建制。大机械更是缺乏。公路的打通主要依靠四川交通系统的养护人员(5月18日的投入是5000多人,机械设备400多台),其他依靠军队人力。所以交通的恢复进展缓慢。后来采用南,西,东,北四线齐进。还是西线最先于15日21时30分左右抢通。如果一开始就全面动员,四路齐进。调集大机械和工程兵开路,应该能早点儿打开交通,救出更多的生命。

再说空军。最初两天下雨,能见度差,伞兵无功而返,放弃了行动。直到14日才有15名空降兵先遣队员在不良气候条件下,成功实施了伞降。15号,天晴,大约一万名伞兵空降灾区。可惜已经错过了黄金72小时时限。最迅速的反应部队反在步兵之后到达。根据中央电视台发的天气预报:13号是中雨,14号是阴有阵雨。风力都是1-2级。很多网友质疑航空兵不是全天候作战吗?怎么下中雨就不能出动了?在网上查到对空降兵15军的介绍:“空军十五空降军为满员空降兵编制,是直属军委的战略预备队, 其44师3个加强团专责攻台。1993年底总参作训部在安徽三界山地战基地,模拟台中山区,供三军特种部队熟悉和发展“垂直包围”、“立体突击”等新合成作战方式。15军根本职能是保证最短时间内到达任何区域战斗。近年来,空降兵部队进行了水上、森林、高原、海岛、丘陵及寒区、亚热带等特殊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的跳伞训练。目前,空降兵部队从部队长到士兵,不分性别年龄、不分职位高低,普遍掌握了5种机型、9种地形等8个课目的跳伞技能。在昼夜间、特种地形、武装跳伞及野战生存能力等方面,分队试训成果逐步转化为整营、整团的战斗力。1991年7月,中国空降兵组建了中国第一支女子空降队。如今,她们已成了高翔云天的大鹏,能自如地应付恶劣天气,顺利地排除空中各种险情,准确降落在我国任何一个地区执行任务。中国新一代天兵已具备了随时能飞、到处可降、降之能打、打之能胜的全方位、全天候空降作战能力“这里分明写得全天候,到处可降。难道有假?而且打起仗来,敌人可不是天气不好就收兵了。夜间,雨天,山地作战是起码的作战要求,为了解放台湾,中国不可能不准备全天候和山地作战的队伍。即使大部队不是全天候的,至少可以空投通讯分队到震中,建立通信联络。我相信一开始空降兵无功而返,不是因为胆怯。看来在开始时动员的空降兵部队不是全天候的,没有这个能力,后来扩大动员,才调来全天候空降兵和直升机。

交通受阻不是造成救援推进迟缓的唯一原因。这次地震牺牲最多的不是在交通受阻的汶川,而是基本交通没问题的德阳(19日统计:10341人)和很快恢复交通的北川(19日统计:8600人)。5月14日记者在德阳的报道说严重缺乏专业救护人员。辽宁救援队是第一支进入北川县城的专业救援队,他们是5月13日晚上8点多进入的。第一批广东特警部队200人也是13号晚上7点多进入北川的。直到5月14号,大批军队才到达德阳和北川。但这两地的救援都缺乏大机械。直到16日上午,二炮工程部队的第一台大型机械才开进北川县城展开救援作业。看来军队在开始动员的数量不够造成了救援力量不能在大范围展开。这次地震灾区比唐山地震分布范围大,应该及早动员更多的部队参加救援。

还有一个失误是德阳受到的忽视,这次地震震中起始于汶川,由西南向东北移动,止于北川。由弱渐强。所以震中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德阳和北川的地震强度比汶川还大。但救灾指挥部相信最严重的灾区是报道的震中-汶川,集中救援力量主攻情况不明交通受阻的汶川。损失最重的德阳和北川却受到忽视。

如果从一开始就做到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时间就是生命,不惜一切尽全力抢救。我们就应该尽早动员一切可以调用的力量。中国政府不应该拖了两三天之后才答应少数几个国家派专业救援队。即使当时由于交通受阻,到不了震中,周边地区的救援力量也不是很充分的。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一个姓邓的母亲到处恳求路过的救援队去救救她压在倒塌的房子下面仍然活着的儿子,但是没有人停下来,没有任何机械帮忙,直到第三天下午,他们才拦住了一个路过的吊车,吊车只停了几分钟,吊起了几块水泥板就离开了。她的儿子最终死在废墟下。邓母说:“这里许多人死了,政府不关心,但是我关心,他是我的儿子!”

我们看到中央在这次救灾中,是被人民推着走的。鉴于这样大的灾难和如此大的牺牲,网上有很多人要求停止奥运火炬传递和为死难者下半旗致哀。但政府一直没有回音。直到秘鲁政府宣布5月19号为全国哀悼日,要下半旗为中国死难平民致哀,中国政府才匆匆宣布从5月19号起下半旗对地震死难者哀悼,由于时差,抢在了秘鲁政府前面,避免了尴尬。

在震中的难民要问;如果今年不是奥运年,如果没有考虑政治影响,如果政府真正把人民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如果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这场地震的惨烈,如果从一开始就尽全国之力,如果从一开始就动员最大兵力,如果从一开始就四线并进,如果从一开始就调集工程兵和大机械,对公路全力抢修,如果一开始就动员全天候的空降兵和直升机,如果一开始就同意外国派专业救援队,如果温总理不去做喊话工,而去花时间在正确评估地震损失,正确决定救援主攻方向,早早提升动员等级,大批的救援人员应该能在72小时内开进震中地区,应该有更多的生命能够被抢救出来。32年过去了,我们的地震救援动员和展开速度比唐山并没有快多少。灾民有权问责,政府也有责任向灾民解释是否始终尽了全力。

最后的一点反思是,既然早就知道四川那一线是地震带,为什么缺乏准备?为什么建房标准低于抗强震标准?从照片上看,震中的房子也不是百分之百地倒塌。作为震中的汶川死了2560人(19日统计),比周围县市少很多,据说是因为汶川人知道那里是地震带,所以他们的房子是按抗8级地震标准建的。汶川的高楼很多在震后依然屹立,这就拯救了不少人。不知道为什么其他地方没有这样做?难道非要几万人的生命才能换回血的教训?这次地震学校医院等集中人口的房子特别容易塌,这些房子的抗震标准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另外,为什么地震带的居民没有受过防地震的训练,掌握对抗地震的常识?一点儿防范能救活很多生命。2006年6月投稿,2007年7月在地质专业杂志《
地质构造学》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中国,欧洲和美国科学家根据地壳板块运动预测在北川未来10年内会发生强震。地震的震中预报相当准确。这个预报显然没有引起当局的重视。

这次地震报道比较透明,希望对这次救援工作的检讨总结也能做到透明。健全灾难救援体制,摈弃其他政治和利益影响考虑。
让“以人为本”不仅仅是口号。真正做到人道主义救援,人的生命高于一切,而不是稳定压倒一切。在救援动员时,要把重点放在最初的72小时上,及早动员,全面动员,抢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