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竹青青
文章来源: 人間的盒子2007-09-13 22:06:18

盒子注:子竹青青是我在倍可亲网站刚认识的网友,正在思考生命的意义。


路西法、凡人、好人和圣人--交给盒子姐的作业
来源:子竹青青 发表于 2007-9-13 18:37   

前几天对盒子姐说,要在周末分享三个中篇小说。有点迫不及待,于是草草的,把“路西法、凡人、好人和圣人”提前摆在了这里。    

中篇一:安全简报  

小说的主人公是某家电力公司安监处的小干部,负责安全事故调查。某次设备大修中,一位优秀的工人触电身亡,而他,则要调查他的情敌是否48小时后才进入作业的。48小时是个分水岭,之后,责任在公司;之前,责任在死者。面对泣不成声的她,他发誓要为情敌讨个说法。  

第一次安调结果出来了,死者于48小时后进入作业,责任在公司。死者家属扬言上告。死者恋人感激涕零。  
公司换了安调员,再次询问目击者,和死者家属谈话。  
老总,亲自找死者恋人谈话。  

第二次安调结果出来了,死者于48小时前进入作业,责任在死者。死者家属不再上告,死者恋人不再追究。  

他为死者鸣不平。  
找到目击者。他们说,没办法,饭碗。  
找到其家属。他们说,家里缺钱,多拿点就算了。  
找到死者的恋人。她,已从普通的公司机关工作人员,变为老总办公室的小干部。  

死者,为劣质设备埋了单,而那设备,由老总引进。  


中篇二:前往东京的关隘  

这是一个小个子官员的简单故事。第一次拆古城墙时,他用好话哄走了阻碍拆除的省城教授。又一次面对古迹存留时,他却大胆的打了一张专家牌,保住了那个属于老百姓的风水宝地。第二次的古迹问题触及了大部分上层官员的利益,他被停职。暂回家乡照顾年迈的父亲。  

尽管不言放弃,几个月后,他死于肺癌。  

他狡猾,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他魄力,举重若轻,欢畅淋漓;   
他复杂,当进必进,当退必止;  

然而,他又很简单,时刻活在现实里。  


中篇三:我是好人  

一八零的大学帅老师。无数的美女学生主动投怀送抱不为所动,守着自己不能生育的工人太太。资助贫穷家庭儿童读书,又拼死拼活的上正课、上外课,省吃俭用,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孩子赚治病钱。  

他对学生温暖,对贫穷家庭的患病孩子关爱,对自己的太太客客气气。  
然而,太太却和邻居家其貌不扬的鳏夫出轨。并对他说:好人也会伤害人。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写的,主人公内心挣扎,有很多与表面相悖的东西。所以,他不是圣人。  

三个中篇都关乎人性,说真话,还是说假话?要现实,还是要事实?离婚,还是不离?什么是凡人,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圣人?  记得近期《科学美国人》一篇文章,《看路西法效应:人人都可变成恶魔》。文章提起了Philip Zimbardo的模拟监狱,那些随机指定的、原本情商和智商都正常的年轻人,扮演守卫或犯人的角色后,不是变成残忍暴虐的卫兵,就是沦为精神崩溃的罪犯。Zimbardo将此称作The Lucifer Effect,他指出,将罪恶看作个人性情问题,认为其仅是一筐好苹果中的几个烂苹果,是不正确的。少数坏苹果的的确存在。但多数人,则是环境,造成了他们的犯罪。比如,Abu Ghraib事件中,虐囚最严重的Ivan Frederick,在去伊拉克之前,“是一个虔诚的爱国主义者,定期去教堂,将美国国旗挂在自家门前,听到国歌就会心潮澎湃,甚至泪流满面,有着美国民主和自由的坚定信念,并毅然参军来捍卫这些信仰”。他的心理评估结果也显示,他没有虐待和病态倾向。他只是倾向于服从怂恿他们做出暴行的权威指挥,并且坚信,只要目的正当,就可以不择手段。  

那么,三个中篇的人是好,还是坏呢?为什么“具体实施则取决于周围的形势和自身形为的抉择”后要无可奈何与违心呢?何为恶人,何为凡人,何为好人,何为圣人?  

文中提到Aleksander Solzhenitsyn在 The Gulag Archipelago一书的说法:善与恶往往是共存于每个人心中的,谁又愿意毁掉自己一半的心呢?  

的确,在现实与真实之间保存全善,唯有圣人――那是佛陀、菩萨与他们的真正追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