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爱之物:1870年的中国红木大家具
文章来源: 简妮真人2008-11-14 13:05:54
那个星期天,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去到一个瑞士的艺术史学家的家里,把一对清代的红木太师椅和一个配套的茶几买回家。

其实我不是一个热爱和收集古董的人。因为偶然的机会才能够看到和买到这套家具。看来,什么都要有缘分。回到家里,特地腾出一间房间来专门放置,另外忙活了一个晚上把自己拥有的大多数中国物品都集中到这个房间做摆设。当一切布置完毕,打开从前在玫瑰城淘到的宣纸伞灯。房间里是宁静厚重的气息。女儿用紫砂壶沏了茶上来。我们坐在太师椅上开始喝茶闲聊。

和太师椅一起买回家的,还有一对黑漆的老椅子,也是中式的。不是红木,可是因为有精美的雕工,放在墙边,也非常耐看。

看看这个房间,从心里微笑起来。原来营造家乡文化的感觉,是那么简单。仅仅是四把椅子,几分点缀。国画一样寥寥几笔墨色,要传达的那层意思便足以被领会。

椅背当中镶嵌的大理石,纹路里藏有隐隐的山峦。找到和打磨它的匠人一定费了很多心思。还有那一片片在微弱的灯光下闪亮的螺片,星星点点,每一片上面都有细致的刻纹。深色的木头表面被时间磨得很光滑,发出柔和的光彩。也许,这样一对椅子,在一百多年前要花很多的时间,无比的耐心和细心,或者。。。

那个卖的人,是个白发苍苍的健谈的老学究。我们那个下午在他图书馆一样的客厅里聊了三个小时。很明显,他非常高兴能够在人们面前显露他的学识和收藏,甚至给家具开了真实性证书,写清了年代和材料,然后盖上他的艺术历史家的专印。他告诉我们,在清朝时期有一批文物和家具被运到欧洲贩卖。这对椅子,就是其中的一套。很难想象一百多年前发生过的事,这套红木家具的故事会永远是个谜。而现在,它们被安放在一个中国人的家里。彼此都会给与安慰吧。

有了这个房间的好处,是每天都惦记着抽些时间进去喝茶。坐在那椅子当中,就是一种享受。这样的体会,也许证明我已经变老。记得从前二十几岁的时候,从来没有对中式古典家具有过特殊的情结,从来也没有设想过自己将来的家会有古典中式的摆设。现在时间地点都不一样了。往回数一数,在国外居住已经有十年了。而且自己的下半生还会继续在国外。一个中国人的本性和对故土的感念却到死也不会改变,反而因为远离家乡而变得清晰。找了这些家具和摆设相伴,便是这样一份心意。刚布置好红木家具的那一天,给父母发了照片。他们也很欢喜。当时突然想起在南昌父母的那个陈旧拥挤的公寓。他们一辈子用的,是非常简陋便宜的家具,几十年了,都还在用。没有美观和文化可言。仅仅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他们那代的人,一生忙碌和牺牲,那么容易就被生活琐碎和拮据埋没了,多数都不会想到去追究文化上的享受。即使一辈子生活在中国,他们对中国的感受也不一定富足,就象他们的物质。这样想了想,心里图升起一种悲凉来。

最近我常常对盖瑞说,有个自己的家还是好。进了门就是自己的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来营造一个自己熟悉的气氛。现在,我终于有了一间中式的房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