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心”和“脑”
文章来源: 悟空孙2012-10-03 10:12:02



说到“心”和“脑”,记得我有一篇旧文涉及这个话题。中国文化的确是一种“心学”,中国人认为思维和情感包括记忆、意识等精神层面的东西都来自“心”。但是在缺乏解剖学概念的情况下,“心”就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了——用心看,用心听,用心学——国学,自然也是要懂得“心”之后才能学好的。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心只不过是一个水泵,完全能够用人造的心取而代之。而意识等精神活动则来自大脑,大脑无法人造,甚至不能移植。

当然,从文化层面看,我们不必吹毛求疵,心也可以脱离解剖学范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精神层面的意义。

但是,精神是人类生活中最为复杂的东西,仅仅用一个“心”来代表一切未免以偏概全。“心”至少有两个层面的意义:思维和情感。因此,中国人的思维往往受制于情感,中国人情感发达,思维滞后也就不难解释了。

在西方文化中,思维和情感是分开来对待的,这也表现在日常用语中。比如英语中的“heart”和“mind”。

一般而言,“heart”和“mind”都可以译成“心”——中国文化中二者是合而为一的,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它们却有截然不同的内涵,语言上也是不能互换的。

就英语而言,“heart”与情感和道德有关,“mind”则主宰思维。

I thank you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She hugged the baby to her heart.

He has his heart in his work.

She has a heart of gold.

……

以上这些句子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虽然都是“心”,但是决不能用“mind”替代。

He is absent minded.

Tell me your mind.

A Beautiful Mind

The public mind

……

这些句子中“mind”的中文翻译也都是“心”,但不具备感情色彩,只和思维有关。电影A Beautiful Mind是赞扬Nash的思维和为科学做出的贡献,并不是他的情感上的“心灵”,A Beautiful Heart 才是“美丽的心灵”,所以这个电影的中文翻译并不准确。

有时,mindheart语言上虽然可以互换,但意义不同。

You are on my mind.

You are in my heart.

仔细体会就不难发现,这两个句子的含义是不同的,一个是“我没忘了你(或你托付的事)”,另一个是“我思念着你(爱着你)”。

由此可见,西方人的思维和情感是可以分离的,这对于重“人情”的中国人来说,有些不可思议,但我们不明白这恰恰是西方文化巨大的优点。

西方家庭成员可以有不同的信仰或政见,隶属不同的党派团体,但能够和平共处,议会里执政党和反对党开会时可以拍桌子瞪眼,会后可以坐下来谈笑风生一起喝咖啡。

中国人就难了。不同信仰不同党派意味着众叛亲离,意味着你死我活。想当年一个家庭中的亲兄弟因为国共之争而天各一方,文革中更是“大义灭亲”。于是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只有在韩国和台湾的民主里才出现两党之间拉头发,扇耳光,扒衣服这样角斗场上才会出现的辩论方式,很难想象如此打斗的双方还能坐下来一起品茶。

因为,中国文化的“心”主宰一切,包括思维,中国人将思维、智力、意志甚至判断力情感化,所以即使意见的不一致也是“伤心”(伤感情)的事。比如晚辈不顺从长辈的意志,长辈的心脏病是随时要发作的,至于胡风也好,彭德怀也罢,不能和最高领袖“同心”,就不“同德”,必将你死我活——做不成朋友,便是敌人。

所以中国人喜欢“和谐”,喜欢“一致”,喜欢“和合”,喜欢“统一思想”,“不同”就表示“不友好”,所以任何的分歧都会导致对抗的敌我矛盾。

到了今天,我们还把“持不同政见者”关进大牢,这就是说:你在意见上和我不同,就是不友好的“伤感情”的行为——于是产生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样荒唐的逻辑。难怪连孔夫子都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小子鸣鼓而攻”也就意味着凡是我一派的,就要帮助我打击我的“敌人”,否则你就是叛徒、“X奸”。于是中国人的社会充满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拉帮结派,明争暗斗也是不朽的“特色”。

这种“特色”在华人网络论坛里也可略见一斑。几乎每个论坛都会分成甲派乙派,每派里又会有AB帮——“同类”的,相互赞扬,再平乏的帖子都要赞一下,“顶好文!”,其实我们有的时候并不知道此文好在哪里,只因为是朋友写的,哪怕是一堆骨头也能挑出几块鸡蛋丝来。我们常常甚至连帖子还没有读一个字就可以“先顶再看”。“非我族”的,明明是一篇好文章,则一个劲儿鸡蛋里找骨头,尽量讽刺挖苦——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其实是情感的heart淹没了思维的mind

这样一来,意见的不一致很容易产生敌对,不仅仅是政治,就是谈教育,谈婚姻,谈医疗,谈文化,都会引来激烈的争吵,最后总有一方会lost their mind,人身攻击,秽语谩骂,双方势不两立……。尚没有lost mind 的,也很少能理性地面对困境,要么象古代士大夫那样跳江自尽(消失了)以示清高,要么另立山头,躲进“桃花源”。

Heart 决定了mind,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屁股决定了脑袋。

联系到这两天对国学和国学大师的讨论,如果你自己是国学和国学大师的崇拜者,你自然是不会听得进任何对你崇拜的对象哪怕一点点的质疑和不敬,当然,对国学本来就抱有成见的人也难免做到客观公正。如此一来,国人怎能在理性的基础上心平气和地探讨学术呢?

我们大家能不能在面对严肃的学术面前,暂时将mindheart分离,用“心”去倾听对方的意见,用mind去思考, 去判断,去推理,去总结,然后再得出评价和结论呢?

随着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细胞学,脑神经科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等的进步,人类正一步步地揭开大脑的秘密,主宰思维层面的“心”将逐渐被人类认识。但是,爱、恨、价值判断这些情感层面的东西科学是否有能力驾驭,目前我们还不能肯定。宗教和信仰虽然不能揭示情感的秘密,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与主宰了这个领域。

那么“国学”是不是归属于宗教呢?“国学”能否又如何影响到中国人的情感?“国学”在发挥其影响力的时候,是否能将mind heart分开?否则,中国人的理性思维和逻辑判断永远不能脱离玄学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