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的“腔调”
文章来源: 悟空孙2010-12-01 11:06:15




周立波的确是红过一阵子的,台上台下,呼风唤雨。那“腔调”算得上上海滩的一只“模子”。

如今,这个“模子”变成了一个“骂仔”,和另一些“名人”如冯小刚一样,把网络当成“泄私粪”的地方,动不动破口大骂,容不得半点批评。

是名人火气都大,还是火气大的人才算名人,个个小鸡肚肠?

冯小刚毕竟还是科班出身,“泄粪”多少言之有物,不管是为红颜还是为唐山地震,虽然他外表“腔调”不怎么样。周立波纵有上海滩黑老大许文强的“腔调”,却胸无点墨,容不得关栋天,容不得媒体和网络的不同声音,只想听余秋雨的“100年才出一个周立波”的肉麻奉承

谢天谢地,100年才会有一个周立波,否则网民们都要像他自己说的:“崩溃崩溃,崩成一块一块!”

这不,最近周立波又和方肘子干上了。 其实肘子你打假就好了,管什么闲事儿呢?不过肘子到底是读过博士的,一针见血:“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名人不适合玩网,否则就会觉得互联网是粪坑,然后就破罐子破摔和网民同粪了。比如周立波、冯小刚现在都很粪,都是被微博彻底毁掉文化形象的文化名人。”

周立波回应:“方舟子先生,对您遇袭深表同情,对收拢您的医院大失所望,他们应把您从脑外科直送精神病院的!您还真以为您是‘剩斗屎’?”“方舟子先生,打假和写举报信本身并没错!错就错在给像您那样的‘人’给整歪了!您的心灵和您的声线一样的变态!好好养伤!别折腾了!”

名人间的钩心斗角咱搞不懂,就这两段对骂来看,高低还是不难区别的:肘子基本就事论事,最多用了一个“粪”字,周立波基本上变成了弄堂里的泼妇!

周立波似乎对自己骂人不以为然,理直气壮辩护说:“是他(方)先骂我的。”呵,回到幼儿园了! “网络是公厕!”“方舟子是变态!”“《南都》是杂种!”“孔庆东眼斜心歪!”这样的‘语言’恐怕要有幼儿园博士后学位才骂得出吧?

周立波在理屈词穷之际,又亮出一个新招:网络实名制,称“网络真的已经到了社会各界需要关注,需要管束,需要秩序发展的时候了,我看实名制以后,还有多少人敢骂?”

真滑稽,难道你‘周立波’三个字不是实名?你用了实名不也很“敢骂”吗?你用了实名难道就比人家更有道理,更懂得辩论逻辑了?莫不是你炒股真的变成了“周扒皮”?再说人家肘子的大名“方是民”也是堂堂正正摆在那儿的呀!

难道实名制只是针对无名百姓,对名人可以网开一面? 

其实,平头百姓上网调侃娱乐,实名虚名都无所谓,实名制本人原则上是拥护的,不过要从“上边”做起,作为平头百姓,我想知道“梁效”,“罗思鼎”究竟是谁?更想知道“郑清源”是谁,至于你周立波方肘子是何方神圣,俺——咚——开儿!

无论如何,做人要有“腔调”,“腔调”是什么?英文中“cool”的含义比较接近。上海人是有“腔调”的,可是周立波不过是一个唱滑稽的小龙套出身,没有关栋天的包装,绝登不了大雅之堂,如今他自以为是,想独闯天下,但毕竟底子太薄,文化太差。舞台上基本上没有市场了,于是想在网络上学芙蓉姐姐“自我展示”一下,却忘了自己的斤两,只剩俗不可耐的“腔调”。

上海大学教师谢勇说得好:

“上海这座城市真正伟大之处和魅力所在,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腔调,更在于它的风骨。这个欧风美雨中成长的城市,领时代风气之先。无论是工业还是文化,乃至个人生活的自由和被自由激发的梦想与创造力,都曾是老大帝国的一个奇迹和中国文明现代化的骄傲。可以说,我们今天熟悉的上海腔调,恰恰是以这种现代文明造就的上海风骨为前提的。没有风骨,腔调只是琐碎的庸俗。

当年周立波在关栋天辅佐下横空出世,究其原因,除了他的腔调,实际上更在于他对于上海风骨的某种显现。他对官方话语体系的不顺从乃至针锋相对,他对本土文化的捍卫与执着,他的草根性与民间立场等等,都是这个城市稀缺而渴望的。可以说,周立波呼应了民间,并以此为前提构筑出了上海腔调。

不过,随后的故事就不那么美妙了,过分精明的周立波审时度势,完成了华丽转身,走向电视,走向权力,且不论他和关栋天分手原因究竟为何,就其路径而言,实际上是一种必然,而在1119日上海灾难当日,事实尚不清楚之时,周立波在围脖里就为有关部门的“快速反应”感动,这种腔调,对比那些在纪念日来到静安区胶州路728号为逝者吹奏交响乐的艺术家们,对比有网友提到的那些文革中许多不堪受辱、换上整洁的西装,打开唱片机,从容地结束自己生命的上海人,实在是少了些风骨,几近恶俗了。没有风骨只有腔调的周立波究竟还能走多远,实在是要打个问号。”

周立波还能走多远?凭他的“腔调”,基本上寿终正寝了。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身厚重的文化底蕴,无论他和“周柏春”这样的“大师”有多么亲密的接触,自己不好好学习,没有长进,终究会落入低俗的。

也许,周立波还是回到舞台上唱他的“独角戏”的好,网络,不是他呆的地方。或者,周立波该静下心来多读一点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