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完的曾国藩。。。
文章来源: 北鹤2007-07-16 00:39:02


就像有位网上名人讲过的,时间就像乳沟
-- 挤一挤还是有的。 今天挤出来的是位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人物,一位可以让所以中国读书人奉为读书救国成功的典范---

July 16, 2007

近来读了一些关于曾国藩的书,为曾文正的一生甚为折服,惊为天人。。。看来曾国藩被誉为古之儒人通过诗书而达到救国的典范,原来名副其实啊!

曾国藩素怀“君子之志”,他将其解释为“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这个理念与古人儒家的圣贤思想不谋而合君子为人一世,当应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修身养性历来为古圣贤成名之正道,曾国藩以一介书生,能够独创湘军,统领数省兵马,护将倾危厦于即倒,其深厚的修身底蕴,不开或缺--“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将此心放得实,养得灵。”

可以说,曾文正的一生的努力,使其离古之“君子”的目标相当接近--这也许是令往昔文人志士高山仰止的原因吧!

自古人物历来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但是基本上有“盖棺定论”一说,这位是当年他的一个下属后来接替他的工作的何璟,他是如此评价曾国藩的:

“其生平尽瘁报国,克己省身,器识过人,坚贞自矢,不特今世所罕见,即放之古贤臣,盖亦未遑多让。其当成败绝续之交,持孤注以争命;当危疑震撼之际,每百折而不回。盖其所志所学,不以死生常变易也。”

另一幕僚薛福成对曾氏道德操守的评价可谓恰如其分:

“曾国藩讲求先儒之书,剖析义理,宗旨极为纯正,其清修亮节,已震一时。平时制行甚严,而不事表暴于外;立身甚恕,而不务求备于人。故其道大而能容, 通而不迂,无前人讲学之流弊。继乃不轻立说,专务躬行,进德尤猛。其在军在官,勤以率下,则无间听肖;俭以奉身,则不殊寒素,久为众所共见。其素所自勋而勋人者,有以畏难取巧为深戒,虽祸患在前,谤议在后,亦毅然赴之而不顾。与人共事,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以为己责。 圣德所感,始而部曲化之, 继而部曲化之,继而同僚谅之,终则各省从而慕效之。 所以转移风气者在此,所以宏济艰难亦在此!”

正如如今中央领导过世发唁电一样,当年清廷官方对曾国藩也有相应的的总结和评价:(此处略去千字。。。)“。。。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以礼运。公诚之心,犹足格众。其治军行政,务求踏实。凡规画天下事,久无不验,世皆称之,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何其盛歟(欤)!国藩又尝取古今圣哲三十三人, 画像赞记,以为师资,其平生志学大端,具见于此。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荐取人才为己任,疆臣閫帅,几遍海内。以人事君,皆能不负所知。呜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能够同时得到相互厮杀了半个世纪,属于上个世纪的两位枭雄,人中龙凤的毛泽东,蒋介石的赞扬,同时举曾国藩为自己修身立世的楷模的,在中国近代史上也许只有这位曾文正了

毛泽东评论历史人物时候说:世有办事之人,亦有传教之人。前如诸葛武侯,范希文,后如孔孟朱陆王阳明等是也。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也,范曾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也。(注:范希文即为范仲淹,朱为朱熹,陆为陆九渊,韩为韩琦,左为左宗堂)

毛泽东评论其近人的楷模,列出曾国藩,左宗堂,黄兴,蔡锷:

曾左吾之先民,黄蔡邦之模范

进而发出“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感叹。

蒋中正也相当正面地评论过曾国藩:“满清道咸年间,曾,胡,左,李 之流,亦以转移风气为己任。曾文正行法主刚,而用人则重血性, 尚器识。其于学术思想,则本于慎独,主敬,求仁,习劳的精神。故湘军,淮勇的成功,当然不是偶然的。”(胡为胡林翼,李为李鸿章)

蒋先生进而表示决心效法曾国藩:“满清之所以中兴,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者,盖非人才消长之故,实德业隆替之征也。彼洪杨石李陈韦之才略,岂不给比于曾胡左李之清臣?然而曾氏标榜道德,力体躬行,以为世倡,其结果竟给变易风俗,挽回颓靡。吾姑不问其当时应变之手段,思想之新旧,成败之过程如何,而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盖已足以为吾人之师资矣。”(注:洪-洪秀全,杨-杨秀清,石-石达开,李-李秀成,陈-陈玉成,韦-韦昌辉)

可惜了老蒋的这番明智之话--不知道这番心得是何时体会得到,估计一定是跑到了台湾以后,痛定思痛,抛弃主义,潜心研史。有这番见识的人,在大风大浪中应该不会轻易兵败如山倒,拱手将天下让出的。 话又说回来,无论老蒋当时见识如何,时运狂转,天命不可违,以后几千万中国人的涂炭苦难并不会因此而改变,也是所谓天地之道,即使是五百年一遇的英雄如老蒋亦不可能力挽狂澜于即倒的,更何况这个造天地之势者,是和他一样钦佩曾文正的,比曾文正更厉害百倍的毛润之呢。。。

曾文正如一位饱含迷思和智慧的老人,给后人无尽的遐思。尽管其一生充满升移变迁,由一个文弱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变成治世之能臣,用自己的亲力亲为,为后人铺下一条如何实现君子的理想境界,而达到“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真实道路。其德行之光辉,在去世一百五十年以后,仍然如一杆在时代狂飙中仍然迎风飒飒,屹立不倒的旗帜,显示其独特生命力。无论在动荡之际的,还是在和世之秋,曾国藩的通过苦心毅力成就自己,通过独善其身而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都应是天下书生之楷模,世人之先驱。

读不完的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