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给我的温柔
文章来源: 40hutu2006-12-30 17:47:50

海外原创置顶

七月份得闲无事,无事而生非,胡思乱想,开始赶时髦写博克,至今也快半年了。记得博克之初的文章说“浮光西欧北美,掠影亚洲风情。”写字,无非是一种排遣,一种寄托。断断续续写了这半年,有时如痴如醉欲罢不能,应验了文生于情而不自禁的古话;有时也春蛙秋蝉,恬耳而已,“诗文原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这博克成了一种写照,纪录心路历程,帮助自我认知。通过博克,可以时常“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这半年来,一路上有你陪伴,“谢谢你给我的温柔。”

加州几乎没有什么四季更替,一例的阳光灿烂,可人却难免喜怒悲愁,文也就光怪陆离、起起伏伏。老庄借孔子之口说“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这“厚貌”,有川剧的变脸作形象生动的注解,有执偏概全、差强人意的《厚黑学》作一个方面的夸张和抽象;而这“深情”,从艰辛的催眠析梦和偶得一见的酒后吐真言可以略窥一斑。

知人难,以文度人更不易。写东西,首先是跟自己的一种交流,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作者的性情,但并不是给自己作传真画像。钱氏在《谈艺录》里已经辩证过“文如其人”。说文如其人,要看从什么角度说。文有“六戚四隐”,人要“八观六验”。“文章纯古,不害为邪。文章艳丽,不害为正。世或见人文章铺张仁义道德,便谓之君子,及花草月露,便谓之邪人,兹亦不尽也。”朱熹也说:“莫向人前浪分雪,世间真伪有谁知”。落了那玩主的俗套,糊涂曾经列过一串题目,准备写。其中一个,叫“品位与风格”。也许文章的风格可以多多少少折射出作者的品位和为人。正如钱氏说的,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相……但就是格调,也有运变,少扬唐体,晚染宋调。而且往往一人多面,各彩迥异。所以,糊涂断不敢以文取人,以文废人。譬如有评说“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当骂则骂,骂又何妨!《论衡》的王充也早已为“苟狗营蝇”作了辩白:“清受尘,白取垢,青蝇所污,常在练素。”苍蝇逐污,不能确知是“练素”;但清污高下,当不在三言两语之间。

写博克,本来是自娱自乐,却意外获得同好知己的支持和鼓励。所以干脆将问候语改为“孤茶独酒 怎敌它浮生寂寥 不如邀佳丽贤雄 挥洒谈笑”。新年将到,诚挚地谢谢网友们这几个月来给我的温柔,伴我度过一段糊涂日子。所以用“小芳”这个比喻,是因为糊涂觉得从博克、从你们获取得很多,回馈得太少;尽管比喻不甚工整,却也基本达意, 聊表糊涂的感激和歉疚。

道一声朋友珍重,新年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