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之月
文章来源: 千里望云2006-12-07 22:21:21



寻春观花尝登临,高楼宴嘉宾;
觥筹交错同举樽,往事今如尘。
枯松千载历劫尽,忽有新芽萌;
昔年时光如逝影,梦里空追寻。

冉冉秋光拂征营,檐前晨霜侵;
长空北雁逐云阵,飞鸣且南征。
鞘里宝刀璧上影,中庭夜月明;
昔年时光如逝影,梦里空追寻。

今宵璧月照荒城,寂寞夜已深。
碧天如洗净无尘,冷月为谁明?
残垣侧畔丹桂影,芳馨移我情;
中夜何处有涛声,晚风弄松针。

夜色今宵景依然,旧事长铭膺;
世事沧桑实难论,白云苍狗情。
只今剩有荒城月,伴我孤身影;
此生长怀今宵夜,冷月映荒城。



(“荒城之月”是一首著名的日本歌曲,20世纪初由土井晩翠作詞,滝廉太郎作曲,名列「廿世紀日本票選百佳歌曲」第七名,是明治時代五年制中學音樂課本中的首歌,后为很多国,高中音乐课本采用。在世界名謠音樂領域中,似乎也絕對少不了這首曲子。这里是京都交响乐团的箫筝协奏曲。

这首歌原本是纪念日本西南战争玉碎于鹤城的少年武士军,是生还者多年后对战亡故友的缅怀和战场凭吊,不过后来一般用于纪念日俄战争的旅顺口之役,尤其是惨烈的203高地争夺战。1900年借口镇压北京义和团之乱,俄国将50万大军开进东北。拳乱平息后,厚颜无耻的俄国人无视国际舆论和中国的抗议,拒绝撤军,妄图武力吞并全满洲,并向朝鲜染指。早就咬牙切齿,练兵十年的日本借机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退出朝鲜和南满,遭拒后当天即向俄国宣战并袭击了泊于旅顺港的俄国太平洋舰队。对日本人的先发制人式“挑衅”,俄国人感到惊讶和滑稽,出于当时盛行全球的“白种人至上”神话,俄军高层普遍认为:我们只需要让我们的士兵一齐把军帽掷向那群黄猴子,它们就会一哄而散。而日本方面,考虑到俄日两国海军实力有3:1的悬殊差距,俄国远东陆军和日军的比例是50万对35万,人数和装备上俄国人均有优势,为了赶在俄国欧洲大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到达远东,形成对日本海军压倒性优势之前抢先消灭俄国的远东舰队,日本陆军对该舰队基地旅顺口侧背的203高地发起猛烈攻击,但战事持续数月,久攻不下且伤亡惨重,因为俄军在钢固混凝土即设工事的掩护下,在世界上首次使用了日军所没有的机关枪(水冷式重机枪),手榴弹,和倒钩铁丝网等20世纪初的新式武器。最后日军在付出六万余人伤亡之后(司令官乃木希典大将仅有的两个儿子均阵亡于该役),拿下了203高地,俄国强大的太平洋舰队随之覆灭于其巢穴旅顺港。一个月后,在对马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仅以损失三艘鱼雷艇的轻微代价,全歼了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所谓太平洋第二和第三舰队),使俄国从世界第三的海军强国位置彻底跌落到无足轻重。陆战方面的辽阳会战50万俄军大溃败。经过硬碰硬的旅顺口一役,具有苏沃诺夫一向提倡的“刺刀冲锋万岁”精神,号称世界上最顽强,最凶悍,最野蛮的俄国陆军士气瓦解,意志崩溃,再也不敢在野战中和日军做面对面的较量,从以前的轻蔑变得畏日如虎,以至于东北平原上一群奔跑野猪扬起的尘土,也造成俄军的惊慌和溃散,以为是日军发起了冲锋。后人有论,203和对马是日本夺取东北亚军事霸权的两个决定性胜利,也是东亚民族觉醒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