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芙的故事
文章来源: 两只黄鹂2007-06-01 18:55:22
     钱钟书取这个名字的时候,还是动了一番脑筋的。

     唐通糖,这个“通”不知道有没有典故,但《围城》里面有一个情节说明了这个通假的用法。

     方鸿渐死去的未婚妻的母亲周太太,因为自己的女儿早死,特别爱张罗方鸿渐的婚姻大事。但一次因为不中意方鸿渐就骂方鸿渐说:“他给女人迷错了头,全没良心,他不想想不靠我们周家的栽培,什么酥小姐、糖小姐会看中他!”

      钱钟书是无锡人,喜欢又甜又酥的食物,所以糖小姐就是甜小姐的意思。

     晓就是通情达理的意思,芙就是美丽的意思。

     “唐晓芙”合起来就是甜美的聪明的美女。唐晓芙不但是方鸿渐的初恋,也可以说代表了男人类最初的对老婆的要求。

      说到用“芙”来形容美女,我就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想当初因为喜欢这篇文章,我亲自跑到水木清华去瞻仰了一番。

    我去的时候运气很好,刚好是荷花开放的时候。但我去的时候是白天,没有那种若有若无的多愁善感,就光欣赏荷花的美了。

     用荷花来比喻美女,最恰当不过的了。绿色的裙,纤细的身材,鲜艳的容颜,就那么远远的站着,四散地开着,零落地点缀着池塘,享受众人眼光的注目礼。我想女人太美了,是不会有太多的朋友的, 肯定也像荷花那样寂寞地开着,也肯定让旁观者不愿错过哪一个。
  
     朱自清用舞女来形容荷花,虽然有点俗,却俗得形象逼真,我喜欢。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周敦颐的《爱莲说》。倒不是说文章写得不好,“不蔓不枝,中通外直,出污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这是非常自然的直描。 
     
     但是自然的描写需要自然的解读。历来的解读把这个事情弄得非常的不自然,这是我不喜欢的原因。
    
      譬如说吧,很多人喜欢用“出污泥而不染”来形容廉洁的志向,我就觉得特假。一来吧,我所知道的植物,大多是从土里钻出来的,有的还是从牛粪里钻出来的,也没有说哪个就染了污泥大粪的在它的花骨朵上。 就算我们吃的饭,吃的菜,也是从泥里长出来的,也没见谁吃的时候非得强调它的“出了污泥”。 二来吧,啥叫出污泥而不染?是不是一个人的高尚还非得用一个社会的黑暗衬托来着?三来吧, 我觉得这很唐突美女。我觉得没有一个美女喜欢自己是出了“污泥”的,这怎么也不像一个特别有趣的事情。

      闲话说完,我再来讲讲这个《围城》里面的唐晓芙--当然也不算全是闲话,因为《围城》里面的唐晓芙,只是为了说明她的甜美聪明美丽,跟“出污泥而不染”这样的事情大概没有太大的关系。
   
      《围城》里面的唐晓芙,最喜欢的就是白纸一样的男人, 这说明《围城》里面的唐晓芙是最乐观的女性。因为乐观,所以唐晓芙觉得人生就如圣诞盒里的巧克力,永远是幸福的惊喜,只要一直走下去,根本无须回头, 也无须和人分享。

     《围城》里面的方鸿渐,大概最喜欢的就是清纯的女性吧, 苏文纨、范小姐、汪太太、沈太太、研究怎样驾驭丈夫的张小姐,甚至那个精明能干的徐小姐, 无一不在方鸿渐眼里露出一个“俗”字来。

       方鸿渐跟赵辛楣不一样, 赵辛楣要找一个能够支持他的老婆,好让他的事业青云直上。方鸿渐呢,觉得爱情就是爱情,跟事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甚至是对立的概念, 所以方鸿渐喜欢上了唐晓芙。 

      不幸的是,"纯"虽然只有一个字,纯的概念却是有等级的。譬如白开水吧,很多人觉得够纯了,但肯定比不上蒸馏水的纯度。譬如林黛玉吧,也算是难说话了,但怎么也比不上妙玉的孤怪,泡茶都要用隔年的雪化成的水。方鸿渐喜欢清纯,却碰到了一个喜欢蒸馏水的唐晓芙。 在唐晓芙的眼里,方鸿渐大概已经混浊的很不堪了,差一点就引用了贾宝玉的名言:“我是水做的骨肉,你是泥做的骨肉, 我们不是同类人。

      所以说,唐晓芙的“芙”是绝对不喜欢出污泥而不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