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纨的故事
文章来源: 两只黄鹂2007-01-02 16:19:22
《围城》是很多年看过得了,这几天偶然复习,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譬如方鸿渐书读不成就说读书的无用,譬如方鸿渐说女人是政治家因为齐家而后才能治国。。。这些话听着有点耳熟,再仔细一想原来和我谈过的一些道理相仿--假使没有上下文的话。

原来钱钟书多少年前就准备了这些话来讥讽人的,这大概就是大家所谓的刻薄吧。我觉得除了钱钟书刻意的比喻和故意的夸张以外,《围城》里面的很多话颇有道理,往往更好地刻画了我们的社会和人生。

《红楼梦》里的女孩子让人想到美好,《围城》里的女孩子--或者女人类--苏文纨孙柔嘉范懿鲍小姐汪太太等等则让人看到了世俗。

于是有人说《围城》是男人的视角看女人。这个说法非常新颖,新颖得几乎不食人间烟火。

《围城》不是爱情指南,也不捎带婚姻介绍所的职能,没有必要非得用尽美好的语言来写美丽可爱的女性和男性让人浮想联翩。爱情本来就是男性看女性,女性看男性。用男性视角看女人应该是正常的爱情和社会现象。

《围城》也不光是男人的视角看女性。《围城》对男人的描写和批评更深刻。譬如赵辛楣说方鸿渐:“你这人很好,但全无用处”。--还有比这更入木三分的评价么?

我们应该平心静气,也许应该泡上一杯咖啡,放上一段古典音乐,象庄子那样暂时忘记自我,从方鸿渐和《围城》的角度出发,去看看苏文纨的故事。

方鸿渐和苏文纨认识并不晚,是同学。在大学时代,方鸿渐曾经有过恋爱的想法,并且因此写了一封信给父亲想革命,但是被他父亲否决了。照他父亲的说法:“汝拖词悲秋,吾知汝实为怀春,若执迷不悔,吾将停止寄款,命汝休学回家”。 方鸿渐接到信以后“吓矮了半截”,并且从叔本华那里学到了爱情的真理。于是见了女生成了寒暑表--“大学同学的时候,他老远看见我们脸就涨红,愈走近脸愈红,红得我们瞧着都身上发难过。我们背后叫他‘寒暑表’,因为他脸色忽升忽降,表示出他跟女学生距离的远近,真好玩儿”。

在苏文纨看来,方鸿渐是害羞,其实方鸿渐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经济不独立,没有足够的胆气革命。 苏文纨对方鸿渐不是很了解,甚至缺乏基本的了解。周家报纸上的一则新闻,就把苏文纨对方鸿渐积累起来的感情冲得干干净净。再见方鸿渐的时候,连基本的礼貌也没有了。

也许这就是方鸿渐不喜欢苏文纨的原因。方鸿渐承认“苏文纨是最理想的女朋友,有头脑,有身分,态度相貌算得上大家闺秀,和她同上饭馆戏院并不失自己的面子”。但是方鸿渐又“自信对她的情谊到此而止,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只有九龙上岸前看她害羞脸红的一刹那,心忽然软得没力量跳跃,以后便没有这个感觉。”

方鸿渐这人做事挺没有自信的,但是他对苏文纨“自信”看得很清楚,这大概只能说明苏文纨的失败。

苏文纨为什么那么失败呢?《围城》在这方面写得很是清楚。“我总以为刚进大学就谈恋爱的女孩子,不会有什么前途。你想,跟男孩子们混在一起,搅得昏天黑地,哪有工夫念书”。这句话本没有错,但用到苏文纨身上就有问题。

苏文纨上学时候是非常骄傲的--用方鸿渐的说法就是“高贵”--但是念了这些书干什么?苏文纨当初并不知道,后来倒是知道了,为了嫁一个好丈夫。

女孩子嫁丈夫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嫁一个好丈夫更没有值得非议的地方,但是苏文纨碰到了一个难题:当时的社会并不认可苏文纨这样的女孩能当好妻子。 方鸿渐父亲这样认为,方鸿渐也这样认为。在方鸿渐父亲看来,这样的女孩子不能照料丈夫和家事;在方鸿渐看来,这样的女孩子只能作摆设。

方鸿渐说唐晓芙厉害,但是方鸿渐依然不可阻挡地爱上了她;苏文纨对方鸿渐非常好,却让方鸿渐感到压抑,这也不全是爱情的缘故。至少对方鸿渐来说,唐晓芙知道什么是恭维,什么是好笑,什么是难受。。。和苏文纨说话呢?方鸿渐发现任何逻辑和道理都不能使用,大概除了赞美和欣赏以外,方鸿渐没有任何的选择。

也许这就是苏文纨接受女子教育最大的成功之处。苏文纨学会了让人家赞美她,她也从来不缺乏赞美者。

也许这就是苏文纨接受女子教育的最大失败之处。 苏文纨的感情变成了一个寒暑表:她容不得听不到赞美的话, 一旦没有赞美,她就变得无比冷酷。 最后方鸿渐和孙柔嘉到赵辛楣家里做客,苏文纨终于得到了报复的机会,把没有娶她的方鸿渐肆意地刻薄了一番。文纨拍手道:“ 好!你说不出来了。伯母,我看辛楣近来没有从前老实,心眼也小了许多,恐怕跟他这一年来结交的朋友有关系”

苏文纨这样做向赵辛楣撒娇还是在乎方鸿渐?《围城》并没有说。再怎么说,《围城》里的苏文纨并不怎么坏,至多不过有点假,有点虚荣而已。

《围城之后》里的苏文纨,才真正可以算得上坏,不过这是题外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