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批判
文章来源: 两只黄鹂2006-07-04 12:13:34
先说一段小故事。

在写文章之前,我突然接到了多年没见朋友的电话,下面就是电话记录。

***:喂,黄鹂在吗?

黄鹂:谁啊?我就是黄鹂啊。 有什么事么?

***:黄鹂啊,我是***啊,多年没听你的声音,怪想的。

黄鹂:***啊,这几年死在哪里呢?看在你想我得份上,咱就不多说你了。

***:你现在怎么样?据说你正在骂儒家呢?

黄鹂:不是啊。

***:不是就好。我琢磨着你有什么病了呢?好端端的骂儒家干什么?

黄鹂:我说“不是”的意思,是说我正在骂儒家,不是“据说”。

***:啊?那你还好吧?

黄鹂:敢情你是因为这个想我啊?真难为你了。对了,我可以借你的名字用用吗?

***:可以啊,朋友么,小意思。还很少有人写文章提到我呢?你出名了我可得收名字费。得了,你还是别写我名字了,我怕人家说我也有病。

黄鹂:滚!

***:嘿嘿,抱歉,我可老婆孩子一大堆的要养呢,不敢惹众怒。

黄鹂:那就问你老婆好,说我对她的妻教是佩服的滔滔江水。。。

***:得了,你还不是一样,谁比谁呢?好了,下回聊。

黄鹂:好,回头见。


打完电话,我很发了一回呆,可见人确实需要“伪善”,你一不“伪善”,别人就觉得你大概不算正常人了。朋友担忧,老婆抱怨,世人当然更象大佛殿里的罗汉,各种心思,各种表情。

闲话少说,还是回到正题吧。

有人问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什么不好?

这问题还真的很难回答。准确地说,正心没什么不好,修身没什么不好,齐家没什么不好,治国没什么不好,平天下也没什么不好。

有人又问了:“那你是不是没话找话?还是哪里搭错了?”

我只能说这个问题确实非下过功夫的人才能够看出来。正心没什么不好,修身没什么不好,齐家没什么不好,平天下没什么不好,但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却很有问题。

这可以说成两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说成一个问题。

说成一个问题,就是“功用”之间的矛盾,说成两个问题,就是两败俱伤的问题。

从功用角度讲,我们必须先问自己:“‘正心修身’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我们就失去了生命中很多快乐的因素。譬如一个人今天出去跑步,更简单的原因是因为视觉的美,为了讨老婆/丈夫的喜欢,为了更好工作享受生活,专业的话就是为了竞争挣钱。他能把这件事跟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么?

儒家恰恰相反,他们的正心修身是抱着很大的功利目的的。他们的信是为了让别人对他产生好感从而可以推荐他,他们很少提到自己需要提高自己,也很少提到有利于他人公共利益。这样的正心修身好比无源之水。 不能提高自己又怎能对别人忠信?没有公共利益又怎能让自己活得更文明?

其次,我们还必须问自己:“我这样的功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么?”正心使自己不受干扰,修身让自己快乐健康,这是我们能做到的。佛道两家都讲“静”,在心理上让我们消除一些不愉快的念头,不自寻烦恼,无谓产生仇恨烦躁,本质上有利于自己健康。

但是儒家却把这一套搬到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利目的下。难道我们整天坐着不动就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现在中国有13多亿人口,平均5口之家吧,中国有2.6亿个家庭,齐好家了就能够治好国了?一个家庭中的人利益紧密结合,没有太大得冲突,但是一个国家之间的人能够没有利益冲突么?一个家庭之间的人口关系简单,基本上有上下的次序,分工也比较明确。一个国家能够建立完全秩序的人际关系么?每一种分工之间具有大量的人口,这种问题又岂能是齐家中能够得到经验的?

简单的例子,扫地。一个家庭要干净很容易,只要把垃圾扫出屋就可以了。但是所有的家庭都把垃圾扫出去整个国家就干净了?看起来对一个家庭方便的事情,对其余家庭就不方便。

我们再说另外一个问题:“只有一个家庭的管家才能做好国家的管家么?”实际上往往相反, 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管好了一个家庭就很难付出精力去管理社会事务。

总而言之,儒家把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问题简化为一个模式实际上造成了国家政治的无序和混乱。

从两个方面来看,我们必须承认问题的特殊性, 否则必然会两败俱伤。 

《大学章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诚,意诚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齐,家齐而後国治,国治而後天下平。

原创文章,严禁剽窃,欢迎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