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妻当娶袭人,做人当作黛玉(上)
文章来源: 两只黄鹂2006-05-31 20:23:54
        鲁迅先生说,中国的女人没有妻性,只有女儿性和母性。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
        也不知昨的,先生的话越想越有道理,看来我也陷入学而“时”习之的魔咒了。 
      
        更确切地说,中国的文学作品并不宣传妻性,只宣传女儿性和母性。
        同样的道理,中国的男人没有友性,只有兄弟、断臂和奴性。 

        写上面那句话肯定是要挨砖的,但不挨砖的文章又怎么算得了文章?“挨砖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不过为了躲避枪林弹雨,我还是做点考据的工作吧, 虽然不指望因此改变了别人的主义,至少可以蒙人吧。
 
       《三国演义》据说是根据《三国志评话》开始的,开头写的就是桃园结义,怎么说没有友性?可是《三国演义》说了:“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所以宣言的还是兄弟之情,帮着自己打架的就是兄弟, 老婆孩子只是拿出来装潢自己门面的。   

      《水浒》的作者对于女人还是比较尊重的,起码比《三国演义》显得尊重,至少其中的女人不再是衣服。
      但是没有妻性。 要么就是女英雄女魔头,丈夫在她们眼中不如兄弟;要么就是坏女人,丈夫在她们眼里远没有欲望重要;要么就是好娘子,丈夫在她们眼里就是主人。

       《西游记》作者大概是最不尊重女性的了,女人除了菩萨就是妖怪,还有等着被救的小女子。

      《红楼梦》是最尊重女性的了,其中有一句名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这大概也是《红楼梦》让人更多的人喜欢的原因吧。

       但是《红楼梦》里太多的女儿性和母性,没有妻性。 如果要说有的话,大概只有袭人了。

      袭人的名字据说是取自“花气袭人知昼暖”。 这个“袭”字历来解释很多,但这个词在说文里是“笼罩”的意思,所以这句诗和“芳气笼人是酒香”有互相因袭的关系。

      袭人跟宝玉的爱情没有浪漫,所以《红楼梦》很少描写袭人的女儿性,但不能说袭人没有女儿的时光。

     袭人回到家,看到自己童年的玩伴表姐妹和堂姐妹,不免有点吃味:“他虽没这造化,倒也是娇生惯养的呢,我姨爹姨娘的宝贝。如今十七岁,各样的嫁妆都齐备了,明年就出嫁。”

      “没有造化”是她顺着宝玉的话说话,“娇生惯养”才是她对姨表妹的评价。袭人何尝不想有人宠,不想认认真真的撒娇,不过是她的女儿时光过得太匆忙了。“各样的嫁妆都齐备了,明年就出嫁”, 这是袭人对姨表妹的羡慕。如果袭人没有入贾家做奴才,大概也是相同的生活吧,虽然在宝玉眼里清寒了些,但是毕竟自由自在, 幸福的憧憬转眼就握在自己的手心。但是自己呢?自己的命运却还是未知,爱上的宝玉又那么让人不放心,袭人又怎能不吃味呢?

        袭人的女儿性就这样闪光了一下,难怪大家都忽视了;我想袭人自己大概也忘记了,只是回到了家里才真正想起造化的无情吧。
   
        袭人是为了家里揭不开锅,看不过父母家长饿死才自愿卖身到贾家为奴的, 所以脂砚斋在此旁批到“孝女,孝女”。 
        黛玉入贾家和袭人有相似之点,但是黛玉投奔的是外婆家,和宝哥哥又是一见钟情,女儿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袭人因为是奴才,当然也就需要干奴才的活,作奴才的事。 但是不能说袭人不聪明,没有知识。 
       袭人很聪明,但是她不外露。袭人也很有才华,当初劝宝玉“再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 这可是大见识。少时的宝玉不但不喜欢'禄蠹',也不喜欢佛道。但是《红楼梦》由僧道起到最后宝玉出家,说明作者最后显然选择的是佛道的人生观,所以作者显然是赞美袭人的见识的。这是小说很难把握但是最需要把握的一点。 
      
      袭人虽然不会背语录,但是“再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可骂尽了伪道学的“伪”面目。 林黛玉也很喜欢佛道思想,但是在这方面的悟性黛玉不如袭人,属于外露的聪明。

       袭人和宝玉的爱情属于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更主要的是袭人对于宝玉的爱情是无声的爱情,“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宝玉没有刻意去设计他的爱情,爱情就悄悄的发生了。

       不得不说,男人在爱情面前往往很幼稚,譬如宝玉和黛玉就非得闹得不开心然后知道对方在乎;女人在爱情面前往往很愚蠢, 譬如黛玉和晴雯,以为对方一定能猜到自己的心思。  
       其实男人也需要女人的暗示或者承诺,要不然男人写的爱情大多是倒追呢?所以男人嘴上说得很勇敢,却没有不喜欢女人耍心计笼络自己。 袭人那样那样认认真真去爱去讨好的,不但宝玉喜欢,大多数男孩都喜欢。

       袭人的女儿性既然不能自由的发展,剩下的就是妻性了。不幸的是宝玉并没有把她当作妻子,这是那个时代公子的自由和权利,当然也就反村了袭人妻性的光辉。 如果宝玉选择了仕途,袭人确实不是一个合适的妻子,因为她根本就没有机会认识宝玉的上级朋友同事,但是黛玉恐怕也不能;如果宝玉选择“采菊东篱下”的生活,袭人和黛玉是他最好的选择,黛玉和他谈诗,袭人为他辛劳。但这只是理想,他们三个都顶不住社会家庭的压力。
 
        最后宝玉出家了,能够和宝玉交谈的大概只有观音姐姐了。 所以《红楼梦》外的宝玉,“似桂如兰,温柔和顺”的袭人也不足于曾为他的好妻子,只能“枉自”又“空云了。

        但是《红楼梦》的袭人是宝玉最合适的妻子。袭人不但是宝玉生活中的伴侣,仔细地照料他的生活;袭人还是宝玉精神上的良友,她为宝玉的将来谋划,为他的人情世故谋划。袭人作为妻子付出很多,宝玉却一直想当然地坦然受之,又怎能怨先生说中国的女人没有“妻性”呢?因为我们根本就不宣扬妻性。

       譬如李纨,塑造的就是母性; 再譬如王夫人,大概也只有母性,所以她无法理解宝玉,无法教育宝玉,因为她自己对于妻性的那段时光并没有记忆。
 

       但是妻性毕竟只是男人的要求,所以娶妻当娶袭人,做人当如黛玉。

原创文章,严禁剽窃,欢迎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