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i zhuangxin

裴庄欣 ,中国美术家协会、 [1] 西藏自治区美术家、摄影家协会会员。西藏美术馆筹建委员会特聘外籍专家。 1956年四川成都出生 ,1971年下乡到西藏昌都,197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重返西藏工作,1989年获 “美中文化教育交流基金会”
博文

采编/严虹今日ART杂志 裴庄欣 艺术家 西藏20年美国30年 半个世纪的单一创作主题:西藏 今日·ART:您是如何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的? 裴庄欣: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在坐落于成都的四川音乐学院度过的。“文革”开始后,我就读的太平横街小学(现改为川音附属小学),因武斗常停课,因此我的空闲时间和业余爱好很多:看小说、下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10-27 21:43:26)

回北京N月,暂时没有办法登陆这里了。很幸运在这找到了两位老朋友。再次谢谢这里的朋友们的关注! 联系微信号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10-25 22:15:07)

1971年我15岁,在西藏昌都这个离成都和拉萨各1200里小镇上当汽车修理工,由于有一定美术基础,常为当地各单位画宣传画,1973年这张《青春献给新西藏》在当时唯一的当地印刷品《西藏日报》上发表后,调地区革命委员会宣传部任美术宣传员,从而开始了我做为一个职业艺术家的漫长的生涯。这张画的标题也成了近40年来我生命中难以解脱的最重要的情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9-10-24 16:15:00)

“佛” 1986年布面油画51×62cm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10-24 16:10:18)

“岁月如歌” 布面油画76x102cm2010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10-21 22:27:07)

“渡”
布面丙烯140x140cm2015年
三年前的秋末初冬,在微寒清晨时开始画此幅,是喜欢的题材和熟悉的形象。用大排笔很迅速展开,到前面第一个形象具体处理时,已有点疲劳和走神,脑壳里陆陆续续冒出了曾经读过的某些诗,以至于我不得不停下来,并发现好像老花眼镜后面有些湿润,但我坚定记得自己早已没有了泪水……于是拍了张现场照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9-19 18:12:01)


微博前几天有人提到她,并还贴上在文革门时被批斗场面,感慨![见最后图文]因80年代也常在拉萨广播,电视中听和见到她,整理了一下网络上的材料,综合帖上,算让自己搞清楚点这些有意义的事。。。 桑顶.多吉帕姆。在藏传佛教中被认定是产生诸佛的大佛母的化身,同时也是中国唯一拥有大呼图克图封号的女活佛。 桑顶·多吉帕姆·德庆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9-18 23:05:10)


大英博物馆现正在展出柯勒惠支的作品, https://www.weibo.com/6459308143/I7CpJ4tgu?from=page_1006066459308143_profile&wvr=6&mod=weibotime 发上四十六年前我与她一段神往的故事 1973年,我被调到西藏昌都地委宣传部不久,某日在楼道里见到一个破损严重的小木箱子,上面写着xx县农业科烈士李x遗物。箱子一角已经打开,从里面露出一些书籍,里面好像有画册。后来在人少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大卫·妮尔是一位神话般人物。她的东方(特别是西藏)探险记、日记、论著极多,被译成了西方各主要文种及日文。她一生中对西藏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崇拜和敬佩,将终生的精力用于在西藏及其附近地区的探险和潜心研究西藏学乃至东方学中的许多科学,甚至起了一个法号“智灯”。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喜玛拉雅环境和社会文化研究所负责人布尔努瓦(Lu[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9-06 13:33:06)

汽车上的康巴,裴庄欣94x178cm,1984年   醍醐艺术中心·拉萨 发现网络上的一些有关我的文章,几年以后再也找不到了。现将这篇采访存放到个人博客保存。再次感谢:@醍醐艺术   我们常将上世纪80年代的西藏,视作中国的精神高地,意味着希腊式的生活;但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那是一场无始无终的探索。裴庄欣是当时西藏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用记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
[6]
[7]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