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东南的博客

记性不好,写得很慢,所忆所思,存下一点点
个人资料
西北东南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16-04-28 23:25:48)
同意,不少人只想讲亲历亲见亲闻的事情,却不想现身,应该理解。当然,也很敬佩不仅以实事示人,也愿意以实时、实地、甚至实名现身的网友。 有些网友所写的经历,被另一些网友一再质疑后,产生误会,伤了和气,至今仍在发酵,相信不少人都看见了。何必呢? (2015-07-21原载《几曾回首》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783440.html?)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04-28 22:48:15)
一分为二,好不好?最后三年,作为大使,他当然要听命于美国政府。“别了,司徒雷登”,也是当然的事。但是,他生于中国,在中国生活、工作几十年,一生为中国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包括抗战期间),不应该被遗忘,尤其是现在。实际上也没有被遗忘。对得起、对不起,就别说了。 (2015-07-20原载《几曾回首》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783024.html)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04-28 22:41:33)
谢谢介绍。其实政权更迭后,为让一切城市建设管理、民生各业等事务继续运转,留用一部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是正常和明智的,应该也不只是上海。这些人即便工作兢兢业业,愿意接受思想改造,也难免因历史复杂而招人猜忌。像赵祖康那样能在历次各项运动中平安过关,没有上面有见识的人特意保护,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是落到没有经历和见识的极左派或心术不正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04-28 22:19:49)
是这样的。在经常搞运动的时段,基层领导非常重要。其实,很多扩大化就是从上到下各层有歪心眼的领导搞出来的。很多人想撇清自己,还有些人想升官发财,揣测上意,导致宁左勿右,层层加码,扩大打击面。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04-27 11:22:55)
1.难得产生和留存的经典记录片(按:指“孙明经大师镜头下,逝去的西康省”)珍贵,谢谢介绍。2015-04-02 2.谢谢你的理解。我希望大家可以在和谐的氛围里,不受干扰地回首亲历、亲见、亲闻的真实往事,回忆亲情、友情、一切人间真情。至于涉及政治,总会有不同观点,同意你的意见,应理性讨论、辩论。但是,看起来是真的不容易。2015-04-05 3.喜欢。在山清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8岁时,随母亲和家人从镇江初到上海,与早已在上海上班的父亲团聚。初时家住闸北某处,印象里,那里接近郊野。后来搬离,几十年间再也没有回去过,后来怎样,改开后怎样,现在怎样,均不得而知了。 我家住在一条东西走向、只有一排两层楼连壁木板房的小弄堂里,不过十几户人家。这排房子前门朝南,二楼统一向前伸出大约两尺宽,每家后面有一小小院子,以竹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有了上一篇的背景铺垫,再来说些小事情,就容易了。 不知怎么弄的,小我三岁的妹妹,眼看快要上小学了,还没个正式的名字。报名在即,给她取个合适的名字,就成了当务之急。父母亲没有定见,同意哥哥和我参加讨论,集思广益。 哥哥和我的名字用了童、东两个字,都是有点来由的,即是与出生的日期或地域相关的。细想一下,这两个字也还不错,基本上无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这是我从网上找到的一张照片,说是某年农历大年三十,西北地区某省广播电台编辑部会餐后的集体合影照片,我的四姑也在其中。 四姑是父亲诸多堂弟妹中比较年轻的一位,感觉她的年龄大概比父亲小十来岁。 四姑个子很高,打扮入时,性格爽朗,爱说爱笑。她的先生也很高很帅,他们原先是同学,后来都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四姑是记者。家住江苏路,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04-24 00:55:38)

美中偏北,五月多风雨,每年芍药花开季节都不免担心。 还好,今年连续四、五天的疾风暴雨和大幅降温来袭时,许多已经膨大的花苞像有灵性似的,就是忍住没开,硬是躲过了这场风雨劫。 周六放晴,一大批花苞齐齐开放,好香、好美。接下来几天无雨,芍药花美美地开放着,总算没有辜负这一个五月花季。 贴些照片,与大家共赏。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ZT。西北文史资料库:张仲良 张仲良——曾任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 http://xblu510.banzhu.com/wap/article/5941051.html 。。。。。。 主要工作履历 。。。。。。 1954年5月调任甘肃省委书记,后改任第一书记,兼省政协主席、省军区政委。同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6]
[27]
[28]
[29]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