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面前
当苹果一样的笑脸
萎缩成现在的年龄
戛然而止的
如果不是青春
一定是心灵 在事实面前
我们的离开
是一只没有尾巴的麋鹿
来不及欣赏
就匆匆进入下一个场景
在理想面前
我是一个热情而快乐的苦力
时间的所有意义
就只有挨过去
在道具面前
我们无力做导演
哭着笑着的
不可能是别人的诗歌
在朋友面前
友谊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2-10-12 20:31:00)
写博客的目的,是自娱自乐还是影响别人?如果要影响别人,那么你的广告时间只有一篇文章那么长。你的文章长短是由标题决定的,有的时候你的十万字也只能显示三秒钟。所以你一定要注意标题。做标题党吸引别人并不比拉广告龌龊多少。你不投钱还想收到经济效益,一定要牺牲点什么,注意我说的不是面子的问题,而是争议的危险。戏弄人民还是自我戏弄?肯定前者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小的时候我看见妈妈读书时落泪现在我在夜里一边写书一边落泪如果不是逻辑本身并不存在或者错了她那时应该在为我写的书而落泪
大学的时候我的胃会比较恨我中午我常被锁在图书馆里(图书馆竟然中午关门?)为读书而忘记时间和吃饭大学的时候我的室友会比较恨我我总是最后一个上床然后还会打着手电看书那时我觉得吃饭和睡觉都是浪费时间睡觉越少等于生命越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2-10-12 19:22:11)
在美国我用中文思考用英文写作这是一个问题它不只会导致言不由衷更多是思想对语言的离间以及语言对思想的背叛那些我不认识的事物和事件使我视而不见他们怀揣着漂亮的名字慢慢从我的思考中变淡一闪身就躲进门里同时掠走我的智商和知识没有壳的肉怎么会走呢?那些层峦叠嶂的古典名著以及纤弱复杂的传统文化不能翻译给儿子甚至唤不起他前世最深沉的记忆就是脚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虽然慢半拍,我还是发现几乎4年以后读这本书并不晚。Outliers(中译《异类》)是一本不遗余力的“老生常谈”——想想真累,这种描述本身就是老生常谈。Outlier指的是那些偏离正常范围很远的数据,人群中最最超群的那些人。它本身是一个统计学术语,就是硕博毕业的人也未必都知道这个词,所以本书开篇就需要搬出字典来解释。虽然解释来解释去还是看不懂,但是至少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2-10-12 18:37:35)
闲来找到记录儿子小时候的日记。在此摘录如下,难得一笑。梦想:周末去大姨家,大家逗她问大姨和妈妈谁智慧谁善良谁聪明,他很不耐烦地说“说不清楚”。妈妈想,这么抽象的词语,这么小的孩子怎么都说清楚呢?换个简单的。于是妈妈问,咱家和大姨家哪个更大?儿子沉思片刻,一本正经地问:“你问的是现在还是将来?”众人笑。儿子非常肯定和坚定地回答:“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2-10-09 21:37:11)
来说说有关房子的事。
房子是最有趣的物件。它属于所有人又不属于所有人。它记载着那一刻那家人的情趣和志向,然后与后来人交叉、重叠、发生化学反应后成新的元素,或者被覆盖和彻底否定。房子是一座永远又暂时的驿站,是开始也是结束。那些曾经的富人已经迁徙到别的地方,他们借房子之手记录曾经的奢华和不可一世,怎奈何过去已无力供现在回味和欣赏;那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如果把我和洪晃放在一起,一看就是两个傻大姐。只要以洪晃为坐标和参照物,那我就是美女下凡。只要以我的学识和见识为参照物和坐标,洪晃就和他妈一样是绝世“名媛”。洪晃的与众不同刻意求变,绝对和LadyGaga有一拼。LadyGaga可以牛肉上身,洪晃可以口吐狂言,那么丑竟还口口声声“要和五个男人上床”。晃姐,你让杨小平听了怎么想!如果主动不跑题,就还得硬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2012-10-09 19:30:58)
我们小的时候中国是那么穷啊!记忆里游丝一样漂浮着那样的镜头:好像谁都舍不得扔掉香烟盒,见到抽过的烟盒,总是要装作嫌弃或者满不在意地拿在手里,找一个平整的地方,非常小心奕奕仔仔细细地把里面薄薄的一层银色锡箔纸刮下来,然后摒住呼吸似地用指甲一点点把它展平......没有其他别的方式可以把这件事做得更到位,所有其它工具都不是太轻就是太重不是太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2-10-09 18:31:30)
有一个族群,他们离你很远,他们就在你的身边。
他们比其他族类更接近固体和模具。他们从来都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并在固定的时间做着固定的几件事情,生活习惯一旦被打断或者打乱就很不舒服甚至生病。他们做着朝九晚五的工作,上班下班都拎着一个小饭盒,每天坐同一班车(开同一辆车)走同一条路,在同一个红绿灯下停留同样的时间。他们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吃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