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古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对最高当权者而言,国事万千,日理万机,但未必要事必躬亲。想成功者最主要的是做两件大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蒋介石当权时在用人的问题上颇下工夫,煞费苦心,有一套独特的驭权用人术,其用人原则是,以我划线,跟我者用;保持距离,亲而防近;用人必疑,疏而不远;提防尾大,以“专”制权,等等。他正是依靠这一套驭权用人术,使其网罗的文臣武将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作为中国人的一员,我也赞成上述观点,只是要进一步对这一观点精确化。中国最强盛的时期是唐帝国的“贞观王朝”,也就是李世民大帝当政的时期,那是中国人的黄金时代。说贞观王朝是中国最强盛的王朝,没有几个中国人会有异议;但如果问及贞观王朝因何强盛和具体强盛到什么程度,恐怕占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中国人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下面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91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胡绳重游杭州西湖,漫步蜿蜒堤岸,倾听依旧涛声,不禁思及26年前的旧事:那正是文革山雨欲来的前夕,他和另外两位堪称故友的中共“秀才”曾彳亍此道,面对葱茏草木,粼粼波光,一时抛却了心头的凝重。而此后仅半年之间,两位“秀才”竟相继撒手人寰,且死后待遇有天壤之殊。一位殡殓之仪盛隆,得“毛泽东的学生”美誉;一位则尸骨无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京兆一书生
总系百姓心
田家英在世,酷爱刻印章。
崇拜林则徐,录诗有两行:
苟利国家生死以,
敢因祸福避趋之。
忆昔庐山归来日,
自吟《京兆书生》诗:
十年京兆一书生,
爱书爱字不爱名。
一饭膏粱颇不薄,
惭愧万家百姓心。
在毛泽东先后几个秘书中,田家英是一个既有突出才华又有深邃见解的人。他长期努力宣传毛泽东思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田家英与陈伯达相识是在1941年的延安,当时他们同在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那时,田家英还不到20岁,而陈伯达已是身兼数职的“理论家”了。陈伯达写东西手头很懒,从不自己查资料,他写《中国四大家族》就是让田家英、何均等四人代他查找各种资料后写成的。
  解放后,陈伯达和田家英同是毛泽东的政治秘书,又兼任中央政治研究室的正、副主任。50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好像是钱锺书先生说过:人的记忆是最不可靠的。好在大姑姑留下了我当年在北京写给他们的信,现在全文录在下面:
大姑姑、姑爹、二姐、敬之:你们好!
我到北京已两个整天了。你们等我的信大概着急了吧?现在简单谈谈这两天的进展。
到京当晚我就给敬之的姑妈打电话,她不在家。敬之的妈妈接了电话,约好第二天去他家送东西。第二天找到敬之姑妈家,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李南央
媽媽和鄧力群的舊事我第一次聽說竟然出自一個大街上買菜的老太太嘴裏。我在陝西時有一個好朋友,一年回京探親,在大街上排隊買菜,那時旦分有什麽好菜,就要排長隊。排隊等的無聊,人們就認識不認識地在一起扯閑天兒。我這個朋友很健談,跟人也是自來熟。她看到前邊的老太太很象老幹部,就問:"您是老幹部吧?"聽到人家說是,我這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人生是有许多巧合的。1993年,父亲来美国参加科罗拉多大学的研讨会之前,威廉女士正在拍摄"中国革命"(chinainrevolution)的第二集。听说父亲即将访美,约了采访他。父亲到美后,为了了解威廉女士作片的宗旨和制片水准,我们特意从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的图书馆找来"中国革命"的第一集看。当放到中国抗日战争一段时,我突然发现一个讲演的女学生颇象我妈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7-07-08 05:30:47)
全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中国*领导的一所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学校。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成立,毛泽东兼政委,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罗瑞卿任教育长,1937年1月更为现名,并随中共中央机关迁到延安。红军改编后,林、刘分任115、129师师长,但仍兼职,校务工作由罗瑞卿主持。1938年1月,罗任副校长,刘亚楼任教育长,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7-07 17:39:00)
江菲
●編者按:這是一篇原汁原味的「延安整風」文件。楊尚昆是當時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學習委員會負責人,鄧力群先是馬列學院教育處長、黨總支副書記,後升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成員,李銳夫婦均是被審查對象。延安整風至一九四五年四月中共七大召開方告結束。楊尚昆講話批判鄧力群亂搞男女關係,但未點名。
這件事情發生以後,黨一直採取的干涉態度。為什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41]
[42]
[43]
[44]
[4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