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易的思考

一个以思考为娱乐的人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个人心得,仅供参考) 很多人相信静坐的功用,原因是因为它能使人在静下来之后大脑得到休息,从而精力得到恢复。我完全相信这一点,并且我还认为,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静”而不在于“坐”。 前不久一个老友建议我看一个录像“灵相的真实”。这是一个佛教的关于静坐的综合报道。我看了后的感觉是,虽然后面的关于人体和宇宙的联系显得神秘化和宗教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前几天写了一篇“几个健康常识误区”,受到不少鼓励。后来觉得还有很多心得,一篇还不够,于是我决定再继续写。再次强到,本人不是“专家”和医生,所有观点都仅供参考。)   “专家”主要是现代社会产物。古代也有专家,但没有这么多。现代社会由于分工越来越细,所以有了越来越多的铺天盖地的专家。一般人在人类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渐渐形成了对专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1-11-18 17:57:16)

 秋赞
很早以前还在大陆的时候,我和朋友们去一个郊县的山中远足。那天阳光灿烂,山中静得只听得见鸟鸣。我躺在地上,伸手触摸着地面干燥的野草和灌木,贪婪地呼吸着纯净的空气,从中体会出一种在城市里感受不到的气息:秋的气息。后来,由于长期生活于城市中,秋天大都是多雨的和阴暗的,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我似乎渐渐忘记了秋天的存在。来美国之后,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前注:笔者不是专家,所有观点均来自于自己的经验和观察。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很讲究“常识”。年龄越大,知道的常识越多,而知道的常识越多,似乎就越显得智慧。然而我个人发现,常识往往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普世”和“正确”,其中往往有很多错误。   错误常识之一:吃素有益健康。 这个说法是来源于“科学”的研究。据“科学”研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中文中“艺术”一词指包括绘画,音乐和诗歌电影等等一切艺术类别,而在英文的一般运用中则主要指视觉艺术,并且是指纯艺术风格的视觉艺术,如绘画和雕塑等。本文中“艺术”一词兼用这两者的习惯,在主要指视觉艺术的同时,也兼指其它一切包括在“纯艺术”范畴的艺术形式,如诗歌,音乐等等。) 1。艺术作品的双重价值:技术和艺术任何一件艺术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中国有句俗话:人怕出名猪怕壮。何以如此?因为一旦有人出头,所有的其它人都会迫不及待地把一切责任推在这个人肩上。一个人今天为好事出名,明天就会为坏事负责,从而遭殃。所以大多数中国人,最愿意作的就是无名小卒,这样虽然一辈子不出名,但也可以做事不负责任。这样的心态,导致在中国人中的一个普遍认识,中国承受过的一切人为灾难,都是某个暴君的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曾经无数人抱怨中国人的精神文明,但总有无数乐观者安慰道:只要经济搞上去了,精神文明是自然而然的事。但现在中国在短短的不到半个世纪经济已经一跃成为名列前茅的经济大国,中国的精神文明如何呢?中国人是否开始有精神追求了?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中国人有钱之后,还有一个非常乐此不彼,永无尽头的“后物质主义追求”:“攀比”,或者“摆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平庸的人(或许是大多数?)最难接受的,一是他人的非凡-或出众的才能,或非常的灾难。前者处于嫉妒,后者处于自私;二是自己的平凡-出于自卑。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去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发之前,我只是恍惚记得听说过刘晓波这个名字,却从来不了解刘晓波这个人。诺贝尔颁奖之后,我也并不以为然,因为我对政治的毫无兴趣。不过在网上看到了刘晓波的“形而上学的迷雾”的书名后,便立即产生了兴趣,并最终找到了pdf的文件,在仅仅读了前言之后就被其文字中的思想所深深吸引。  鲁迅说过中国书尽量少读,最好不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事实上,某种文化的优劣不应该以地域,民族来划分,而应该以人本身的发展为尺度。哪一种文化对人的发展有利就应该吸收,反之就应该抛弃。。。文化选择最根本的意义上是无国界的人的选择,而在一个视群体为至高无上,视个人如草芥的民族中,无国界的文化选择肯定要被斥之为崇洋媚外。在中国,很少有人强调作为人的选择,倒是天天能听到作为炎黄子孙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