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筛历史的细节

西人资料中搜寻关于中国的点滴
个人资料
元亨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地马亚(Thimayya)将军是印度人,在抗美援朝期间被任命为战俘营监管部队的指挥官。下面图片来自HumphreyEvans所著《ThimayyaofIndia:ASoldier'sLife》(Harcourt,BraceandCompany,NewYork,1960)一书。 地马亚将军,中立国遣返委员会(NeutralNationsRepatriationCommission)主席,1954年1月8日,在朝鲜的非军事区。 上图,一队印度官兵在仁川(Inchon)登陆,准备去非军事区。下图,南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6-02-22 09:51:59)

加拿大温莎市的雕塑 名字是Sisters,在这里是修女的意思。 某天看到这本书: 里面的这张图 1949年共产党到来之前,修女离开上海。实在与上面那个雕塑太像了。 换个角度可能更像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下面的内容,可能有些历史或政治背景】 抗战结束,去北京参加马歇尔军事调停国共。 这段时间,工作与中文无关,闲时,我把自己的小地方中国口音改成大城市的口音,与国共双方的官员有很多社交性和官方的联系。这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了解比较中共和亲国民党两派的不同信仰,思维方式,甚至语言。我在消化个人的印象和信息时,越来越对共产党宣传所造成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书名是《FaithfulEcho》,作者是RobertB.Ekvall(下称艾克维尔)。艾克维尔父母是美国派到中国甘肃与西藏交界地区的传教士,他本人1898年生在中国,因此中文是他的第二母语。长大后,艾克维尔在西藏传教,又学会了藏语,而且对西藏文化有很深的研究,出版了几本专著,当然,英语是他的第一母语,他还会说法语,作语言工作几乎是他命中注定要干的活。抗日战争期间,艾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上文里提到对中国友好的松方春的亲戚,有错误,这里再更正一下,那里说的是一个叫MatsumotoShigeharu的人,日本人的名字对中国人来说有点绕,这位也是Matsu...所以搞混了,他的命字是松本重治--突然明白为什么上文把松方说成松本了,moto应该是“本”的意思,中国人熟悉的山本,应该是Yamamoto。松本重治也是日本近代史的名人,他与松方春的关系是,他母亲是松方正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是一本英文书,SamuraiandSilk,作者是HaruMatsukataReischauer,是位日本女士,出身富贵人家,父系是日本贵族--武士,母系是富有商人家--作丝绸的。 在网上查日本人名的翻译,Matsukata是姓,松方,Haru是名,可以翻成春,松方春,似乎不太平衡,按日本人习惯,加个“子”吧,松方春子。后面的Reischauer是夫家姓,松方春子嫁给了美国人EdReischauer,他曾任美国驻日本大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16-02-02 17:36:01)
宋美龄1943年访问美国,在美国国会演讲,引起轰动,为中国的抗日事业产生了良好的积极作用。但是,她在美国期间,自己的一些习气也流露出来,造成与她接触的美国人的负面印像。本文资料摘译自BarbaraTuchman的《StilwellandtheAmericanExperienceinChina,1911-45》(MacMilanPublishingco.,1970)一书。 从10岁到19岁一直在美国受教育,蒋夫人的思想和言语彻底的西化了,她在访美活动中向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944年重庆,美国记者在新闻旅馆前。JohnPowell,正中间;AnnaleeJacobyFadiman,最右边的女士;A.T.Steele最上排,左起第5位;AlbertRavenHolt,最上排最右;白修德(TedWhite)第一排左;BrooksAtkinson,最上排的左起第4位。1982,重新聚会。上,爱泼斯坦,下德丁夫人左上,谢伟思,右上,斯蒂尔,左下,法地曼,右下,JackBelden右上,外国关于乔冠华和龚澎的标准照,左上,1938年8月汉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82年11月,一批1930,40年代在中国工作过的美国人在亚利桑那州的Scottsdale聚会,来的主要是当年的记者,也有部分外交官和知名学者。聚会上大家的话题讨论,包括一些未能参加的亲历者(比如白修德--TheodoreWhite)的书面材料,经过整理,一本那些年代关于美国的中国新闻的口述历史书籍就诞生了--报导中国。其中某些老记者,也许没有斯诺和史沫特莱那样出名,但是象斯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是在费正清的书里看到MiltonMiles抗日期间在中国经历的回忆录《ADifferentKindofWar》,于是找来看。读过《红岩》的,都知道中美合作所,也该记得梅乐斯这个名字。MiltonMiles正是这个梅乐斯。他的这本回忆录,讲的就是中美合作所(简称Saco)的前前后后,而梅乐斯在中国最接近的,就是戴笠(TaiLi),戴笠在该书中也有详细的描述。梅乐斯标准像,他是海军系统的,RearAmdiral海军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96]
[97]
[98]
[99]
[10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