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私塾

多年网上教学,针对美国高中的数学和物理,学生最低年级从六年级开始。
学校课程的提高以及针对美国标准考试的准备:SSAT数学,SAT数学,AMC竞赛,AP微积分,AP物理,APC物理,物理碗,F=ma。特别针对国内打算来美读大学
正文

遗传的力量

(2018-02-11 18:28:53) 下一个
从小喜欢理科,后来开始教数学和物理,比如物理之类的。儿子现在读高二了,正是考物理的时候。别人说,你儿子不用担心了,都以为我会在家个别辅导我儿子。可以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一开始,我的确曾经想过系统地教他物理,从一些重要的概念开始。这些概念问题我在课堂上已经讲过无数遍了,所以随口就开始。但是我有一种感觉,和他讲一个概念怎么会那么费时间呢。不是他理解不到,而是理解地深,然后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质疑我,让我解释假如这样变化一下会如何,假如那样变化一下又会如何。在平时课堂上,我从来没有一个学生这样多方位地和我进行思路的碰撞。其实这样才是最佳的教学相长的方式。这样虽然看上去耗时更多,但是理解到了,哪里需要课后不断地刷题呢。他的思路是自己开拓的,而不是像大多数学生那样被老师带着走的。但是儿子也有他的缺点。正是因为他自学能力强,所以不愿意听别人说,对于我更是如此啦,而更愿意自学。自学的话其实效率比我教他还是会低很多,但是我也不能要求完美无缺是不是?他虽然在那里对我的概念提问,但是带着一种慵懒的神态,似乎(也的确是)我求着教他的。所以思路到了,心思还没到。所以我也就满足他的心理需求,没有再教他,完全让他自己愿意学多少算多少。虽然有点放羊的意思在里面,但现在的高中生本来就已经太忙了。

我教数学物理的体会和我以前曾经教孩子们机器人的体验(成果在此:https://youtu.be/vE-L2XgwwxEhttps://youtu.be/vE-L2XqwwxE)完全不同。就算在理工男里面,我都是偏理偏得厉害。理工科里面有理有工,机器人的项目更属于工科范畴,玩了一段时间机器人,自己的确也很感兴趣,但是总觉得自己在工科上天分不够,弄出来的成果好像总是达不到自己想象中的地步,拼装那些零件有一种“心累”的感觉。自己都是半吊子,要带知识基础还是薄弱的孩子的确不容易,没办法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所在。这种心累的感觉,现在想想实际上是工科基础知识不够,可能是小时候不够顽皮,没有钻到车子底下去观察轮子的经历吧, 只是靠成年了以后较为成熟的思维去硬挤出来一些如何拼搭硬件的思路。但是假如是完全理科的内容就不同了。给学生讲数学或是物理的课的时候,我觉得我自己更像一个指挥家,挥舞着手臂,讲到情至深处,甚至可以阴阳顿挫,把各种概念显得混搭,却有内部关联地在一起讲,自己都奇怪怎么会那么自然和兴奋呢。

了解自己真不容易,理工男当了N年以后才真正审视自己。相对来说,理科要求思维更严谨,更单一。工科要求思维更开放,更广泛。像我这种容易达到思想的深度,而不是广度的人,适合的是教书(限于理科),而不是需要动手的项目。而这种思维方式通过DNA完美地遗传给了儿子,所以他才能在学数学和物理上做到事半功倍。虽然我没有花时间教他什么,但是还应该算是我的功劳。不过,老天爷总是公平的,同样的DNA也会带来让老婆抓狂又无可奈何的事情,最终追溯源头,还是把原罪归结到我身上。好吧,咱也不能散布负能量不是,略过不提。

除了我儿子以外,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理科思维非常好的学生,不在学校里学物理,跑到我这里来学习物理。一开始她的妈妈还有点担心,这个学生还挺有性格的,还很挑老师,不喜欢学校的物理老师,觉得学校里讲得没意思。但是一节课下来,她喜欢我的讲课,我觉得她思路到位,很容易就理解到不同公式之间的想通之处。公式有想通之处,剩不下几个需要背的了,那还有什么背公式的问题呢?本来理科就不应该是一门靠背的学科。听多了,我也理解为什么很多学生抱怨自己学校里的老师。从平均水平来说,公立学校的老师自己水平不够,教书有点照本宣科的意思,讲不到精彩之处是因为自己没有理解深刻到位,没办法把概念运用到生活中的事例中去。这个学生后来SAT物理考了满分,她家长很感谢,但是我觉得这和我关系虽然有,但我的存在还只是必要的第二因素。主要是她自己理解力到了,我再一点拨,概念理解上挠到痒处,成绩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在和这个女生的教学中,我基本上根据她自己的进度要求,她需要我讲哪一部分我就讲哪一部分,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性。

当然,这不是大多数学生可以遵循的道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还是需要老师来引领思路,所以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师学还是最适合大众的教学方式。教科书的存在是很有道理的,章节的前后安排,概念的循序渐进不是随便安排的。DNA的特长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大多数人按部就班才能得到最大的益处。

最近减肥到了一个瓶颈,决定暂时休息一把,吃饱喝足有精神了才能继续减肥不是。于是周末上课回来以后背着老婆偷偷地在KFC搓了一顿。结果就是第二天鼻子上长了一个红红的带着烟火气的包,明晃晃地告诉我休整过头了。结果回家发现儿子也在鼻子同样的地方长了一摸一样的一个红红的包,连形状都像父子,虽然他这两天和我吃的完全不一样。

好吧,遗传的力量是无穷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桃李满天下 回复 悄悄话 好吧,我承认,有点急功近利了:-)
nightrider 回复 悄悄话 Interesting blog. "自学的话其实效率比我教他还是会低很多" I do not think that is a problem at all. To make an analogy that is orders of magnitude extreme, a decent teacher of calculus of today would have taught calculus much better than when Newton would have understood it at the time he invented it. But whose understanding is more "efficient"? I think it is better to challenge your son's understanding with probing problems that will force him to explore the nooks and crannies of whatever concept you would like him to master.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