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追寻大师的足迹(七)—— 赖特的最后家园,西塔里埃森

(2019-07-17 13:34:30) 下一个

流水别墅一炮而红,让古稀之年的赖特走出低谷,重回事业的巅峰。焕发了事业第二春的大师,身体状况却不能返老还童,对威斯康辛凛冽的严冬气候,越发不能忍受,一次又一次患上肺炎,险些去见了上帝。赖特决定给自己找一个暖和的地方过冬。几年前,他曾经到过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做过项目,那里地处沙漠,冬季气候温暖干燥,适合老年人居住,地价也很低廉,是个理想的选择。经过一番考察,他在凤凰城附近的斯哥茨代尔(Scottsdale)找到了一片出售的土地,按照赖特在他的《自传》里的记录,“我们听说在离凤凰城二十六英里的地方,天堂谷沙漠的另一边,有块地,就在麦克道威尔山下的台地上。我们来到那里,伫足观望,环视四周,仿佛就是世界之巅。”1937年,赖特用流水别墅的设计费,以每英亩3.5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片土地,开始兴建他的第二家园——西塔里埃森(Taliesin West)。

【西塔里埃森】

整整7年,每个冬天,赖特带着家人和学生,在工地扎营,亲自设计监工,带着学生施工。那里乱石丛生,寸草不生,炽烈的阳光下,干旱的沙漠上只有一些仙人掌类的植物,响尾蛇从地上嗖嗖爬过。光是为了寻找水源,就先后花费了一万美元。在设计西塔里埃森的过程中,赖特将他的有机建筑的理念充分发挥,每一栋建筑,无论是造型,还是建材,都尽力保持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与沙漠有机地结合,融为一体。沙漠中大量天然的石块,为建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建材。赖特发明了一种新工艺,将这些石块与沙子和混凝土混合在一起,筑成建筑的墙壁,称为“沙漠石砌”(Desert Masonry)。这些石块各异的形状、天然的色彩和斑驳的纹理,配上切诺基红的屋梁和纯白色的帆布屋顶,使得每座建筑仿佛是沙漠中自然生长而成,丝毫不显突兀,浑然天成。

西塔里埃森建成之后,成为赖特的第二家园,每年他都会像候鸟一样,带着家人和学生,在威斯康辛和亚利桑那两地之间迁徙,直到1959年去世。赖特去世以后,赖特基金会和赖特建筑学院继续在西塔里埃森办公。1982年,西塔里埃森被列为美国国家历史名胜。2019年7月,西塔里埃森和其它七座有代表性的赖特建筑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1. 西塔里埃森访客中心。

2. 访客中心内部。

3. 访客中心前的纪念碑上刻着赖特最喜欢的诗人惠特曼的诗歌《宇宙之歌》的片段。

4. 石头上刻着的当地印第安人的岩画图案。

5. 赖特选择其中的一个图案作为西塔里埃森的标志。

6. 西塔里埃森。

7. 西塔里埃森的工作室(Studio),是最早修建的建筑之一,当年赖特用作工作室兼办公室。

8. 工作室内部。屋顶使用了白色的粗帆布,既节省了材料,又能有效地遮挡沙漠中烈日的照射。

9. 喷泉。当年赖特耗资一万美元,终于幸运地找到了地下水源。

10. 大剧场(Pavilion)。有126个座位,用于音乐戏剧表演。原来是木梁与帆布的棚顶,1963年毁于火灾之后,次年重建时改为钢梁与玻璃纤维。

11. 小剧场(Cabaret)的入口,中国风装饰的朱红大门。

12. 小剧场内部,可以容纳50人。里面的家具都是赖特亲自设计,客人可以在这里饮酒用餐,一面观赏表演。

13. 小剧场内部。

14. 墙上的灯饰。

15. 西塔里埃森的主体建筑:绘图工作室(Drafting Studio)、厨房与餐厅。

16. 绘图工作室。

17. 赖特当年的一位学生为访客介绍西塔里埃森。

18. 面朝花园的Garden Room。

19. 园中有赖特与意大利雕塑家Alfonso Ianelli当年为Midway Garden共同设计的少女雕像。

20. 花园客厅(Garden Room)。

21. 花园客厅。

22. 花园客厅。

23. 赖特头像。

24. 休息室。

25. 建筑师与用户的妥协:赖特当初设计西塔里埃森的时候,所有房间都窗户都是敞开的。亚利桑那的冬季,虽然不像威斯康辛的冰天雪地,却也时常会很冷,特别是晚上,住在里面虽不算是露宿,艰苦都程度也可想而知。赖特夫人花了十年时间,才终于迫使赖特同意,为所有窗子装上了玻璃。因为窗台设计得太窄,装上玻璃之后,这尊陶罐就放不下了。不过这难不倒大师,于是那块玻璃就被挖了一个园洞,让陶罐突出的地方延伸到窗外。

26. 花园的月亮门。

27. 花园的另一侧是主人的卧室。

28. 吉瓦(Kiva),得名于Pueblo印第安人用于宗教仪式的一种地下建筑。这是西塔里埃森最初建成的一批建筑之一,曾经用作餐厅、客厅和图书室,不过赖特本人最喜欢的用途是放映电影,招待来自好莱坞的客人,一遍一遍地放映他最钟意的一部电影《关山飞渡》(Stage Coach)。

29. “沙漠石砌”的墙壁。

30. 阳光小筑(Sun Cottage),是赖特为女儿Iovanna设计的闺房。后来准备用来接待伊丽莎白·泰勒,但是大明星最后却选择了住在旅馆。

31. 内部。

32. 内部。

33. 后院。

34. 受日本建筑影响而设计的钟塔。

35. 长廊(Pergola)。

1959年4月9日,赖特在西塔里埃森与世长辞。按照他的遗愿,他的遗体被运回威斯康辛的东塔里埃森,葬在家族墓地。1985年,赖特的最后一任妻子奥尔加去世,死后将她和赖特的遗体火化,骨灰移葬到西塔里埃森。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从70岁至逝世的二十余年间,赖特又完成了将近两百座建筑,很多作品的设计风格与早年大相径庭。晚年的赖特特别沉迷于曲线和圆形,完全突破了自己原来设计风格一贯沿用的方盒子,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所罗门·古根海姆(Solomon R. Guggenheim)是一位美国大收藏家,他于1937年建立古根海姆基金会,专门致力于收集现代艺术。1943年,古根海姆委托赖特为他设计一座博物馆,地址选在纽约市曼哈顿的第五大道。赖特先后花了13年时间,画了几百张草图,反复修改设计方案,最终于1956年完成设计,动工修建,1959年赖特去世之后才落成。

36. 第五大道上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的主体为一螺旋形的圆柱体,上大下小,造型的灵感可能来自中东地区的阶梯金字塔与螺旋金字塔。朴素的外观,似乎是对现代建筑极简主义的某种致敬。

37. 内部的主展厅。好像海螺壳一样的螺旋形,盘旋上升。中央的大玻璃天窗穹顶,为博物馆提供了良好的自然采光。

38. 螺旋上升的阶梯,也构成了博物馆展厅的主体,打破了传统博物馆那种一个个展室彼此分隔的固有格局,让参观者得到一种连续的、渐变的体验。

39. 主展厅的大圆环旁边还套着一个小圆环,设有礼品店、咖啡屋和休息室。

古根海姆博物馆建成之时,评论界褒贬不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逐渐为公众接受。以往的博物馆设计,只有两种常见的形式,古典主义的宫殿式与国际风格的现代式,赖特的古根海姆开创了第三种形式,为后来的设计开拓出一个崭新的楷模。

 

【未完成的设计】

赖特1959年的辞世,留下了一些未完成的设计,之后有些在他的学生后辈的努力下,最终付诸实行。在凤凰城地区,就有这样两处建筑。

40. 坦佩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Gammage Memorial Auditorium,以该校校长Gammage博士点名字命名,1964年由赖特的学生、他和斯大林的女婿威廉·彼得斯(William Wesley Peters)按照赖特生前的设计主持建造。

41. Gammage Memorial Auditorium。

42. 第一基督教堂(First Christian Church)是凤凰城的一座教堂,建于1972年。

43. 教堂是根据赖特在1950年为凤凰城的西南基督教修道院(Southwest Christian Seminary)所做的设计修建的。

44. 教堂的尖塔高77英尺,旁边的钟楼高120英尺。

45. 第一基督教堂。

46. 第一基督教堂。

47. 教堂内部。

48. 祭坛。

49. 屋顶的一排菱形的天窗,日光透过天窗的彩色玻璃,给教堂内部投下一抹玫瑰色。

 

【结语】

赖特是举世公认的现代建筑大师,在长达70多年的漫长职业生涯当中,他完成了一千多项设计,其中半数以上付诸实现,作品涵盖住宅、办公楼、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和宗教场所,除了建筑设计,他还广泛涉猎了室内装修、家具设计、雕塑装饰等领域。他一生对建筑艺术孜孜不倦地追求,勇于创新,从“草原风格”到”有机建筑“,是二十世纪现代建筑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正如评论家对他的赞誉,“如果说今天处在文艺复兴时期,那么赖特毫无疑问就是当今的米开朗基罗。”

 

—— 追寻大师的足迹系列 ——

追寻大师的足迹(一)——赖特的“草原风格”建筑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blogId=56015&date=201409&postId=28427

追寻大师的足迹(二)——赖特的家园“塔里埃森”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blogId=56015&date=201409&postId=28657

追寻大师的足迹(三)——橡树园镇海明威故居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blogId=56015&date=201409&postId=28753

追寻大师的足迹(四)——看得见风景的玻璃房子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blogId=56015&date=201411&postId=15650

追寻大师的足迹(五)—— 探访聂鲁达故居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6015/201903/41622.html

追寻大师的足迹(六)—— 赖特的流水别墅,有机建筑的典范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blogId=56015&date=201907&postId=19433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aranjuez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悠悠信步' 的评论 : 多谢您的美言。
悠悠信步 回复 悄悄话 文字照片都很棒!!!
登录后才可评论.